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346|回复: 1
收起左侧

从炉栅结构匹配谈造气炉的稳定运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在我国的中、小氮肥企业,大多是以煤为原料,采用固定层间歇制气的煤气化方法,固定层煤气发生炉(造气炉)作为造气工段的龙头设备,它的稳定运行对企业的生产具有很大影响。下面就炉栅与造气炉的结构搭配问题,对造气炉稳定运行的机理和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









①  ①
②          ②






对于螺旋锥形或扇形炉栅来讲,炭和灰渣在炉膛内的运动大致可分为两个过程(如图一):

炉膛内环区的炭和灰渣在炉栅推灰器(排渣筋)的推动下向斜下方移动,直至进入灰道(灰盘上面被灰犁扫过的环形空间,包括排灰口处的部分)。

炉膛外环区的炭和灰渣,随其下部承托层(炭或灰渣)的气化或下降而下移,接近灰道时,在炉栅的拨碾下靠重力落入灰道。
要实现造气炉的稳定运行,就必须使过程①与过程②达到动态平衡。也就是说:过程①排出的灰渣应基本等于内环区生成的灰渣;过程②排出的灰渣应基本等于外环区生成的灰渣。如果过程①弱于过程②,就会有大量灰渣积存在炉膛的内环区,进而造成造气炉生成负荷低,炭层高居不下,外环区反应不均匀,返炭率高等问题。如果过程①强于过程②,内环区排灰加快,则会使气化层中部下凹或气化层下移,燃烧的红炭直接与炉栅接触,与吹风阶段的强风流接触。在吹风阶段,炉栅风道口附近区域的温度会急剧升高,温度波动极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上、下吹阶段的蒸气在理论上能够把吹风阶段产生的热量带走,使整个气化反应达到热量平衡,但吹风阶段风道口附近的阶段性高温,也足以造成熔渣结疤、烧坏炉栅等后果。
过程①与过程②的相对强弱是由炉栅,炉底及炉体的结构参数共同决定的,具体的影响因素有:
1、炉栅底座以上部分的高度。
高度越大,炉栅的排灰倾角就越大,从而加强过程①的排灰作用,也就削弱了过程②;反之,这个高度变小,就会削弱过程①而加强过程②。
2、排渣筋的高度和螺旋角度。
如果加大排渣筋的高度和螺旋角度,排渣筋向斜下方排灰的能力就会加强,从而加强了过程①而削弱了过程②;反之,如果减小排渣筋高度和螺旋角度,就会削弱过程①而加强过程②。
3、炉栅的布风特性。
如果增加炉栅内环区的开孔率和通风强度,则会在内环区产生较多的灰渣,从而在灰渣的生成和排出平衡方面相对削弱了过程①而加强了过程②;反之,如果减小内环区的开孔率,则会相对加强过程①而削弱过程②。
4、灰道的截面积和长度。
炉膛底部半环行灰道的截面积越大,长度越短,其清灰排灰能力越强,就会加强过程②,而且可降低炉条转速,从而抑制了过程①。反之,细长的灰道则会抑制过程②而加强过程①。
5、炉膛(夹套)内径的锥度特性。
若夹套内径从上往下逐渐收缩,形成倒锥形,就会削弱过程②而加强过程①;反之,内径上小下大的夹套会加强过程②而削弱过程①。
二、
关于本厂的Φ3.3m造气炉改造
先前,本厂的Φ3.3m造气炉明显地存在着过程①强于过程②的不平衡迹象,尤其是2#-5#炉。1#炉由于灰道截面积较大,炉栅较矮(排灰能力较弱),削弱了过程①,使两个排灰过程比较接近于平衡状态,操作工艺性较好。针对本厂Φ3.3m造气炉的结构现状,炉栅结构的改造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德化机1700mm高的LD型炉栅基础上进行改造):
1、对于3#-5#炉:
(1)
将C、D、E层材质改用铸钢,去掉B、C、D层外折边,在保持通风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使炉栅底座以上高度降低80mm。
(2)
减小炉栅底座外径,其最大回转直径由2700mm减小至2550mm,炉栅底座的高度增加100mm,以增大灰道截面积(相应增大灰犁尺寸)。
(3)
将B、C、D层的排渣筋高度各减去25%。
2、对于1#炉和2#炉:
(1)
将C、D、E层材质改用铸钢,去掉B、C、D层外折边,在保持通风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将炉栅底座以上高度降低80mm。
(2)
将B、C、D层的排渣筋高度各减去20%。
(3)
2#炉的炉底结构仿照1#炉进行改造,增大环形灰道的截面积和容灰、排灰能力。
3、另外,前面曾经提到,增大炉栅内环区的开孔率(即增加炉渣生成量)也可令过程①相对削弱而趋近于平衡状态,但是在目前本厂Φ3.3m造气炉排灰已很不均匀的情况下不能采用这种方法,因为这样会使炉膛圆周上的排灰更加不均匀,气化层更加容易零乱,失去可操作性。另外,加大炉膛下口内径也可加强排渣过程②,但是由于本厂Φ3.3m造气炉灰盘直径较小(仍采用原有Φ3m造气炉灰盘,排灰口的排灰角度大,为减小流炭的趋势,该方法也不宜采用。
4、改造效果1998~2000年,结合造气炉的大、中修工作,分别对1#~5#Φ3.3m造气炉进行了上述结构改造,效果良好。1998年,2#炉曾在半年内连续发生过三次恶性结疤事故,高负荷运行时的可操作性很差。改造完成之后,除了在2000年上半年因系统原因使3#、4#炉产生了一次局部结疤外,各炉的运行基本正常,出色完成了本公司下达的高负荷生产任务。为本公司应付化肥市场疲软,完成盈利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造气炉结构的搭配和炉栅的设计与选型
造气炉的稳定运行依赖于过程①与过程②的动态平衡。由于两个排渣过程不禁与炉栅有关,还要受炉底与炉体结构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和选择炉栅时,必须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综合考虑,而不能将各方面本来密切相关的参数和条件进行孤立的分析。
在目前的炉栅生产厂家,对炉栅进行设计和优化时,一般只考虑到炉栅本身参数之间的关系,而且往往试图将同样的炉栅推广使用到不同的造气炉上。这样做的结果是同样的炉栅在不同的厂家使用时,表现出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差异。实际上,对于炉栅生产商来说,在他们推广其成型产品的同时,应该使生产工艺具有更大的弹性,具有“量体裁衣”的能力------即根据用户的造气炉结构制作出结构匹配合理的炉栅。
由于对①、②两个排渣过程的强弱关系进行理论上的量化计算比较困难,所以,如果只根据气化反应中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理论计算结果,来确定炉栅和整个造气炉的结构配置不很现实。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选择一个或几个有经验的使用单位的造气炉作为模型炉,在模型炉实际运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改进,从而获得成功的结构搭配,提高造气炉的稳定性和易操作性。
在炉栅的使用厂家,炉栅选型的任务就是使炉栅的参数与该厂造气炉的炉体、炉底结构合理匹配,使现有的造气炉在生产中能够实现过程①与过程②的平衡,从而提高造气炉的生产稳定性和易操作性,实现稳定生产。
当然,在实际选择炉栅时,还要考虑到通风面积与通风阻力(影响生产负荷),下吹带出物多少,耐高温性,抗裂性等,由于不是主要的相关参数,不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在此不做细论。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很实用的东西,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2-8 23:35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