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甲醇市场五大热点问题探析原野《化工管理》2009年第9期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甲醇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所的危机,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由去年5月份时的最高5000元(吨价,下同)跌至今年年初时的1600元,下降幅度超过了2/3,并且在目前国民经济出现好转,钢铁、有色、水泥等行业出现回暖的状态下,甲醇行业依然没有大的起色,目前甲醇出厂价仍在1800-2000元左右徘徊,绝大多数甲醇生产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甲醇市场何去何从,未来走势如何,甲醇企业如何应对,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
1.1 反倾销利好作用相对有限6月24日,商务部发布2009年第35号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的进口甲醇的倾销、倾销幅度及其对中国内地甲醇产业的损害及损害程度进行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启动甲醇反倾销调查,不少人都把这当作甲醇市场的一项重大利好,信心得到大幅提升,消息公布后,国内甲醇价格迅速止跌企稳回升。的确,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大量低价进口甲醇对国内市场形成了强大冲击,是造成国内甲醇市场极度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去年我国共进口甲醇143.4万吨,比2007年增长70%,主要为下半年所进口,达到2003年以来的最高值。而今年以来,甲醇进口量更是迅速飙升,1~4月累计进口量达到224.7万吨,同比增长838.3%,平均每月进口量高达56万吨,而过去每月的正常进口量在10万吨左右。进口甲醇抢占了我国约60%的甲醇市场。
过低的甲醇价格使得国内甲醇企业亏损累累。据中国氮肥协会1月份对30家甲醇生产企业调查统计,甲醇利润负7634万元,其中29家企业亏损,亏损额770**万元,仅1家企业盈利,盈利额仅为73.5万元;2月份对26家甲醇生产企业调查统计,甲醇利润负4007.1万元,其中24家企业亏损,亏损额9219万元。整个一季度,全国甲醇企业平均开工率只有30%左右。
我国启动反倾销调查后,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甲醇进口量出现明显萎缩。6月国内进口甲醇到港货量较5月减少24.53%,这是自2008年12月以来,进口甲醇首次出现减量,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我国进口依存度分别为39%、49%、44%、40%、41%、33%。
最新消息,7月30日,国家商务部组织召开了甲醇反倾销案申请人意见陈述会,业内企业在会上普遍对此次反倾销胜诉表示乐观。因为进口甲醇对国内甲醇产业造成很大损害,而且与出口国产品进入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再依据产品的实际调查情况,可推测出倾销幅度在30%-60%。在这种情况下,业内企业普遍认为,反倾销胜诉的可能性很大。反倾销对甲醇市场的利好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也不能把这种利好作用无限夸大,对于目前我国甲醇市场来说,反倾销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即使进口甲醇一吨不进来,我国甲醇市场还是面临比较大的供需失衡的问题。
1.2 产需失衡是祸首由于自2002年以来,我国甲醇市场出现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行情,甲醇产品获利丰厚,高的时候每吨纯利润上千元,国内新建、扩建的甲醇装置大量涌现,远远超过了需求增长速度。近5年来,我国甲醇产能增长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前10年产能增长之和。截至今年7月,全国甲醇产能约2800万吨,其中今年新增产能350万吨。到2010年,国内甲醇产能将超过3000万吨,是2005年720万吨的4.2倍,年均增长84%。据预测,到2015年,国内甲醇产业生产能力将达到4000万吨。
目前我国甲醇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甲醇的传统下游产业甲醛、醋酸、农药等行业增速放缓,对甲醇需求量减少。其中,甲醛、醋酸等行业企业平均开工率仅为50%左右。另一方面,甲醇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二甲醚的消费量也大幅萎缩。到2008年底,我国二甲醚生产能力已达到620万吨,加上今年前5个月陆续投产的约50万吨产能,目前国内二甲醚年产能已高达670万吨。如果这些产能完全释放,按1.45吨甲醇生产1吨二甲醚计算,该领域消耗的甲醇应该超过900万吨/年。但由于国内炼油企业开工率较高,增加了液化石油气产量,加之中东等地低价液化石油气的涌入,改变了我国液化石油气供不应求的格局,致使液化石油气价格持续走低,拖累二甲醚价格长期在生产企业成本价格区域徘徊,企业开工率严重不足,对甲醇需求明显减少。
据统计,去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创纪录地接近1200万吨,比2005年的666万吨增加了近1倍,今年由于下游需求萎缩,甲醇表观消费量可能比去年减少200万吨,全年预计需求量在1000万吨左右。而目前我国的甲醇产能已高达2800万吨,产能远大于需求,必须开拓新的甲醇应用领域,才能缓解甲醇市场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矛盾。
1.3 甲醇汽油值得期待甲醇汽油是一种廉价、清洁的车用燃料,它由5%至30%精制甲醇和相应比例的国标汽油、石脑油、其他组分油和变性添加剂掺兑而成。甲醇汽油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甲醇汽油能较大幅度降低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并具有明显的节能降耗功能。
早在前几年,甲醇生产企业就一直在呼吁甲醇汽油的标准化、合法化,但社会上对甲醇汽油的争议比较大,相关部门比较谨慎。7月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车用甲醇汽油(M85)》标准正式批准颁布,并将于今年12月1日起实施,这是甲醇汽油的首个产品标准。该标准的颁布是甲醇汽油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准着甲醇汽油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应用阶段(以前都属于试用性质),甲醇市场将迎来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目前我国每年的汽柴油消费量在2亿吨左右,如果往里面掺5%的甲醇,就需要1000万吨甲醇,往里掺10%的甲醇,就需要2000万吨甲醇,这是个巨大的市场,将为过剩的甲醇寻找到新的出路。
但也要看到,虽然新标准已颁布,但甲醇汽油发展之路不可能一步而蹴,也不可能一下子所有的汽柴油里面都会添加甲醇。所以甲醇汽油应该视为长期利好,短期可能不一定有很大的需求量和使用量,不可过分乐观。
1.4 甲醇民用燃料成为新亮点甲醇用于民用燃料主要有三大块,一是转化成二甲醚,掺入到液化气中混烧,目前这项技术已非常成熟,已大范围使用。二是作为普通老百姓的家用燃料,用甲醇来烧饭做菜,类似于液化气,在20世纪90年代曾有过小范围的短暂推广,但牵涉到改灶具等问题,再者,那时甲醇的产量也比较小,后来又出现了更好的民用燃料,所以此项技术没再发展,暂处于停顿状态。三是用于宾馆、饭店做燃料。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如吉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天津等,甲醇燃料在饭店、宾馆、食堂中得到广泛应用,替代了传统的柴油、液化气、天然气,非常有发展前途。
据专家介绍,甲醇本身含有50%的氧,燃烧后的废气排放比柴油和液化气少,具有燃烧充分的优势,是一种清洁燃料。相对罐装液化气来说,甲醇燃料的油箱不占地方,可放在室外或室内高处,节省空间。与管道天然气与液化气相比,不需支付庞大的安装费,安装天然气或液化气管道动辄就得十几万元。改装非常方便,宾馆、食堂使用的柴油灶或燃气灶本身都带使用甲醇燃料所需的鼓风机,只需更换灶头就可用甲醇燃料,安装和使用非常方便。
同时,经济性也非常好,现在甲醇燃料零售价大都在3000元/吨,而液化气的零售价是5600元/吨,柴油6600元/吨,使用甲醇燃料比使用液化气要减少费用15%左右。而且该燃料在常温常压下储存、运输和使用,无需高压钢瓶,用普通铁桶或塑料桶封口储存即可,使用方便。万一失火,用水即可扑灭,没有引发爆炸的危险,也不会因漏气而引发煤气中毒事件。据媒体报道,使用者普遍对甲醇燃料评价很高,说“甲醇燃料不用不知道,用上才知道好”。
实际上,制作甲醇燃料的技术非常简单,目前甲醇燃料的生产方法基本上是调配法。通常做法是采用联醇生产的粗甲醇,含甲醇85%~92%,含水8%~15%。为了提高甲醇的热值和稳定性,再加入几种微量的添加剂。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据调查,一个月调配500吨甲醇燃料的工厂,只需投入150万元左右就能投产运营。个体小规模生产,投资10万元即可投产运营。这无疑适合于众多中小民营甲醇生产企业。
有关专业人士分析,目前全国城镇宾馆、饭店和学校约有大灶200万套,按照平均每套灶每月用甲醇燃料1吨计算,如果全用甲醇燃料,每年则需要2000万吨以上甲醇燃料。
同甲醇汽车一样,这无疑也是个巨大的市场,并且有可能比甲醇汽油发展得更快。天津市现已有一半以上的饭店、宾馆在用甲醇燃料,每年需30万吨左右。河南某公司已经推广甲醇灶上万套,年生产甲醇燃料10多万吨。
1.5 近期甲醇价格难有大的涨升目前甲醇市场的利好因素比较多,一是对进口甲醇反倾销立案调查;二是甲醇汽油标准正式颁布;三是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目前在60-70美元/桶的相对高位震荡;四是从6月1日起,甲醇出口退税率由11%进一步上调至13%,此前在今年4月1日财政部将甲醇出口退税率由9%上调至11%。出口退税率不断上调,对甲醇出口明显有利。
但这么多利好因素,与严重过剩的甲醇产能相比,利好要大打折扣。这从今年的甲醇产量的变化情况也可明显看出这一点,1月份的时候,甲醇价格创了近7年来的新低,所以在2月份的时候,甲醇产量出现了大幅下降,今年2月份,全国共生产甲醇60.7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1.8%;1-2月累计产量为122.9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28.9%。而在6月份,由于甲醇价格比1月份上涨了300-400元,特别是6月24日商务部公布对进口甲醇进行反倾销调查,市场信心大增,甲醇产量明显增加。6月份,全国共生产甲醇102.7万吨,比1月份大幅增加69.2%,较去年同期增加9.4%;1-6月累计产量为493.8万吨,仅比去年同期减少7.6%。由此可见,甲醇价格越往上涨,压力就越大,一些企业会急着开工,造成产量增加,从而将价格打压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