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561|回复: 0
收起左侧

温度指示对甲醇催化剂使用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温度指示对甲醇催化剂使用的影响



王路芳,杨翠敬(石家庄滹沱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41) 2008-09-26



石家庄滹沱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为联醇生产,甲醇是双塔串联运行。甲醇系统自2000年改造合成塔内件后,生产运行平稳,催化剂使用寿命没有大的波动。但是前段时间在更换甲醇催化剂后出现了上些问题,经停车检修后才得以解决。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  现象

我公司甲醇催化剂一直使用C207铜基催化剂,本次更换催化剂厂家,但催化剂性质无根本变化,催化剂升温还原过程严格按厂家要求进行。催化剂层温度分布为单双列共12点,其中1点为气相点,2、3点为同平面点(见图1)。在升温过程中,11点指示偏低,后经仪表人员确定,热电偶11点本身有问题。本次升温还原与历次相比,出水较缓慢,其他无异常。但在催化剂升温还原结束后并入系统进行生产时,按正常要求控制热点温度为(230±5)℃,炉温难以维持,因醇后气CO含量高,导致精炼切气。针对这一情况,将热点温度提到260℃,炉温得以稳定。但气相点(1点)温度125℃,3点180℃,而2点、4点却在250~260℃,对此现象难以解释。   
2  原因分析
2.1  原料气在甲醇合成塔内的走向

由合成塔主线进塔的气体,从塔上部沿塔内壁向下到催化剂筐之间的环隙,与热交换器进行换热,经加热后与由塔副线进来、未经加热的气体混合进入中心管,经中心管后进入下行冷管束,气体在冷管内直接受到催化剂层合成反应温度加热,然后由上行冷管进入催化床,CO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甲醇合成反应,同时释放出热量,反应后的气体到达催化剂床层底部,出催化剂筐后进入热交换器管内,把热量传给进塔冷气,降温后沿副线管外环隙从底部出塔。
2.2  判断

根据塔内件结构及气体走向,催化剂厂家认为是小盖漏造成的上述现象。我公司也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出现此现象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冷管漏气,凉气直接进入催化剂层;(2)内件下部填料漏气;(3)小盖漏气;(4)热点偶套管漏;(5)中心管法兰连接处漏。针对内件本身来讲,因为我公司为3个内件轮换使用,每次更换催化剂时换下来的内件要经过维修整形及打压试验,以备下次使用。经维修及设备技术人员核实,此内件在处理过程中一切正常。且内件下部填料及小盖安装时是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的,不会出现问题。如中心管法兰连接处漏或冷管漏气必须停车换内件;经过一一排查,在检查热电偶套管时发现上部有水汽,当时认为可能是套管内有水导致温度点指示失真,再加上催化剂低温活性差,出现上述情况。经讨论决定,系统先观察运行。随着生产的正常进行,在一次短期停车后,在催化剂降温及升温时,各点指示正常。但串气后,温度很快分开,又恢复以前状况,1、3、1l点偏低。系统运行近一月后,5点下移至180℃,从以上两现象可以确定,有冷气进入催化剂层或套管,导致温度指示偏低。
3  方案实施

根据上述情况,公司决定安排一次停车检查。首先制定了严格的催化剂保护方案:  (1)停塔后,触媒进行降温,速率为≤40℃/h。触媒层温度低于160℃后,可适当提高降温速度,但不允许超50℃/h。(2)触媒层温度降至80℃时,卸压,卸压速率为0.4MPa/min,压力为零时,在主线及副线阀门后均加盲板,自冷激副线充加氮气,保持塔内微正压,以保护催化剂并保证动火安全。(3)氮气中的氧含量必须≤0.1%。(4)升温时,严格按≤40℃进行。

停车卸压后,随着大盖的卸掉,将外套管刨开后,随着套管被缓慢吊出,可见外套管底部已断开。问题根源终于找到了。我们对外套管进行了修复,并对内、外套管进行了重新测量登记,以便与其他套管进行比较,同时发现内套管与记录尺寸寸稍有偏差。
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套管循环使用,每次更换催化剂时外套管需要焊接,套管要损失3~5mm,在本次更换催化剂时未对套管进行校核,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内套管不能完全插进去时,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用力将其砸入,导致外套管破裂。
4  影


由于温度指示不准难以判断,在操作过程中,为了避免跨温事故,温度控制偏高,致使催化剂跨过低温使用区直接进入中温使用区使用,尽管处理后热点温度降至(250±5)℃,仍然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2-10 08:32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