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进行煤炭气化的设备叫气化炉。按照燃料在气化炉内的运动状况来分类是比较通行的
方法,一般分为移动床(又叫固定床)、沸腾床(又叫流化床)、气流床和熔融床等。使用
的气化剂不同,生产的煤气的性质和用途不同。如果以空气作为气化剂,生产的煤气称空
气煤气;以空气(富氧空气或纯氧)和水蒸气的混合物作为气化剂,生产的煤气称混合煤
气;如果将空气(富氧空气或纯氧)和水蒸气分别交替送人气化炉内,间歇进行,生产的
煤气叫水煤气;气体成分经过适当调整(主要是调整含氮气的量)后,生产的煤气符合合
成氨原料气的要求,这种煤气叫做半水煤气。
此外,气化炉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根据使用的压力不同,又分为常压气化炉和加压气
化炉;根据不同的排渣方式,可以分为固态排渣气化炉和液态排渣气化炉。
总的来看,各种不同结构的气化炉基本上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加煤系统、气化反应部
分和排灰系统。炉型不同,这三部分的具体结构有很大差异。但一般地讲,加煤系统要考
虑煤入炉后的分布和加煤时的密封问题。气化部分是煤炭气化的主要反应场所,如何在低
消耗的情况下,使煤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符合用户要求的优质煤气,是这一部分首要考虑的
问题。当然,由于煤炭气化过程是在非常高的温度下进行的,为了保护炉体而加设内璧衬
里或加设水套也是非常必要的。水套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炉体(也包括炉内的布煤器或搅
拌装置)的作用,同时可以吸收气化区的热量而生产蒸汽,该部分蒸汽又可以作为气化时
需用的蒸汽而进入气化炉内。煤炭气化后的残渣即煤灰,由排灰系统定期地排出气化炉
外,这样就保证了炉内料层高度的稳定,同时也保证了气化过程连续稳定地进行,对移动
床而言,由于炉箅(气化剂的分布装置)和排灰系统结合在一起,气化剂的均匀分布和排
灰操作是生产上较为重要的两个问题。
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气化炉,生产哪种煤气,燃料以一定的粒度和气化剂直接接触进
行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将燃料中的可燃成分转变为煤气,同时产生的灰渣从炉内排除出
去,这一点是不变的。然而采用不同的炉型,不同种类和组成的气化剂,在不同的气化压
力下,生产的煤气的组成、热值以及各项经济指标是有很大差异的。气化炉的结构、炉内
的气固相反应过程及其各项经济指标,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一、
气固相反应
在气化炉内,物质基本上以两种相态存在,一是气相即空气、氧气、水蒸气(称为气
化剂)和气化时形成的煤气,另外是固相即燃料和燃料气化后形成的固体如灰渣等。工业
上把这种反应称气固相反应,气固相反应是煤炭气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
生产上气固相反应通常是在一圆筒形容器中进行的。圆筒形容器的底部设置一块多孔
分布板,固体颗粒堆放于多孔板上,形成一固定层叫床
层。气体以一定的速度从床层的下部鼓入时,
通过多孔板的均匀布气,使得气体由下向上均匀通过床层,反应后由容器的上部排出。气体的流速不同,固体颗粒形成的整个床层将表现出不同的运动形态,如图4-1所示。
气化剂以较小的速度通过床层时,气体经过固体颗粒堆积时所形成的空隙,床内固体颗粒静止不动,这时的床层一般称固定床。对气化炉而言,由于气化过程是连续进行的,燃料连续从气化炉的上部加人、形成的灰渣从底部连续的排出,所以燃料是以缓慢的速度向下移
动,故称为移动床较为合理。当气流速度继续增大,颗粒之间的空隙开始增大,床层膨
胀,高度增加,床层上部的颗粒被气流托起,流体流速增加到一定限度时,颗粒被全部托
起,颗粒运动剧烈,但仍然逗留在床层内而不被流体带出,床层的这种状态叫固体流态
化,即固体颗粒具有了流体的特性,这时的床层称流化床。在流化床阶段,如果流速进一
步增大,将会有部分粒度较小的颗粒被带出流化床,这时的床层相当于一个气流输送设备,因而被称为气流床。
三种床层中的压降和传热情况如图4-2所示,固定床的压力降主要是由于流体和固体颗粒之间的摩擦,以及流体流过床层时,流道的突然增大和收缩而引起的,随流速的增大而成比例地增大,经过一个极大值后,床层进人流态化阶段,在流态化阶段,床层的压降保持不变,基本等于床层的重量,把这个极大值称临界流化速度。进入气流床时,由于大量颗粒被带出床外,床层压降急剧下降。就三种床的传热而言,在固定床中,开始时传热速度较小,流速增大时呈线性关系,床层开始流化时,传热速度迅速增加,在流化床阶段保持恒定,进入气流床时则急剧下降。
气化炉内的这种气固相反应主要有碳和气化剂之间的反应,如碳的燃烧反应,水蒸气和炽热的碳之间的反应等,同时,气化生成的煤气中的某些成分和碳也可以发生反应,如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碳之间的反应。除此之外,气相中的一些成分之间也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反应,如一氧化碳和水蒸气之间的反应等。因而就反应类型来说,煤炭的气化过程既存在均相反应,又有非均相反应。
对于气固相非催化反应(燃料本身参加了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燃料的粒度逐渐减小,不断生成气体产物。如第二章所述,其反应过程由五个过程组成,即气化剂向燃料颗粒表面的外扩散过程;气化剂被燃料颗粒的表面吸附;吸附的气化剂和燃料颗粒表面上的碳进行表面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分子从颗粒表面脱附下来;产物从颗粒的表面通过气膜扩散到气流主体。
这些过程对煤炭气化过程的速度往往有不同的影响,由这些过程共同决定的气化速度通常称为宏观反应速度,而忽略其他过程的影响,只考虑第三步即表面化学反应的速度叫做本征动力学速度。然而对实际生产来说,更有意义的是宏观反应速度。在此五个过程中,若其中某一步进行的最慢,而其他步骤相对该步来讲速度很大,因而宏观反应速度就由这一步来决定,该步骤就称为控制步骤。如反应物的扩散阻力最大,进行的反应速度最慢,则称为扩散控制,提高扩散控制的速度是提高宏观反应速度的关键。如化学反应速度最慢,称为化学反应控制,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是提高宏观反应速度的关键。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找出其控制步骤,是确定和调整工艺条件的重要依据。
煤炭气化的大部分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既有正方向的反应,又有逆方向的反应。当正逆
反应速度相等时,化学反应就达到动态平衡。例如对如下吸热反应:
C
+
O2
CO2
根据热化学平衡理论,以气体中各组分平衡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p如下:
如果反应是吸热的(如上述碳与水蒸气的反应),由第二章的式(2-2)可知,Kp随
T的升高而增大;反之,对于放热反应,Kp随T的增大而减小。这也就是说,对于吸热
反应,提高温度有利于化学反应向生成产物的方向进行;对于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有利
于向生成产物的方向进行。
就压力对气化过程的平衡影响而言,基本的规律是:对反应后体积增加(即分子数增
加)的反应,随着压力的增加,产物的平衡含量是减少的;反之,对于体积减少的反应
加压有利于产物的生成。
以上关于气固相反应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煤炭气化过程,是煤炭气化过程工艺条
件确定和调整的基本依据。
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