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279|回复: 1
收起左侧

化工报摘: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竞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当前我国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竞争,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燃料甲醇市场已经起动,发展迅猛,但亟须规范 燃料甲醇与汽油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当掺加比较低时,燃料甲醇不需要对车辆进行改造,替代汽油简单易行。近两年来在高油价的推动下,燃料甲醇发展十分迅猛。据专家估算,2003年燃料甲醇的消费量约为50万吨,而2004年达到约100万吨,而且这种快速发展主要是靠市场推动实现的,没有类似于燃料乙醇的财政补贴和全封闭的政府强制措施,显示了燃料甲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燃料甲醇市场亟待规范。一方面,因为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对燃料甲醇的使用安全性、机械腐蚀性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所以相关的国家标准迟迟没有出台,燃料甲醇发展存在无法可依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着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往汽油中擅自掺加甲醇,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 2.二甲醚在车用燃料领域具有发展潜力,但近期目标市场主要局限于民用燃气 针对车用燃料和民用燃气的不同目标市场,二甲醚的价格定位不同。二甲醚作为车用燃料主要用于替代柴油,但在目前的成品油价格体系下,二甲醚替代柴油是不经济的。根据热值按1.4的替代比折算,二甲醚要替代柴油,价格应为2764元/吨,以此价格进行测算,即使原料甲醇的价格为1600元/吨,二甲醚装置仅能处于微利状态。而目前国内中部地区的甲醇价格在2000元/吨左右,东部地区价格更高。而且在目前的柴汽油价格比下,用甲醇替代汽油与用二甲醚替代柴油存在结构性矛盾。由甲醇生产二甲醚,消耗定额为1.4~1.5吨/吨。目前国内正在推广的主要甲醇燃料为M15,即在汽油中掺加15%的甲醇,M15对汽油的替代比为1.05;二甲醚替代柴油的替代比为1.33~1.5。因此,用甲醇生产二甲醚,相当于将1吨汽油转换为大约0.5吨的柴油,而目前汽油和柴油的出厂价分别为4400元/吨和3870元/吨。 近期内,二甲醚最可能大规模替代的是进口液化石油气,在华东、华南地区,进口液化石油气的数量很大,而且价格在4000元/吨以上。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的替代比约为1,即用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二甲醚的价格可达4000元/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山西、内蒙古、宁夏等煤炭主产地,近期可考虑以周边地区的民用燃气作为主要目标市场,建设规模适度的二甲醚装置。远期应密切关注国家调整成品油价格和开征燃油税的进展情况,在条件成熟时建设大规模二甲醚项目。控制风险的方法之一是采用两步法工艺,先建设市场比较成熟的甲醇装置,再视国家政策情况确定续建二甲醚装置的规模与进度。 3.煤制油项目投资巨大,技术和成本问题仍有待探讨 煤制油项目投资巨大,动辙数百亿元。直接煤液化尚无工业化先例,间接煤液化只有南非SASOL公司实现了工业化,而且技术转让要价高。我国煤炭价格远高于南非,特别是近两年来,煤价涨幅并不逊于油价,煤制油项目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因此,发展煤制油应谨慎。 4.煤气化在与天然气化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工业及民用燃气可承受较高的天然气价格,而天然气化工只能承受较低的天然气价格,所以供气单位不愿意向天然气化工企业供气。未来天然气将主要用作清洁燃料而非化工原料。我国合成氨、甲醇以及其它碳一化工产品的初始原料将继续以煤为主。但在天然气产地,天然气生产商为实现与当地经济的和谐发展,有可能向当地企业提供一定量的廉价天然气,发展天然气化工存在局部的投资机会。 5.乙烯-乙炔路线之选需因地制宜,两者将长期共存 乙烯-乙炔路线之争主要集中在PVC、醋酸乙烯等少数产品上。另外生产1牞4-丁二醇的乙炔-正丁烷路线之争和生产氯丁橡胶的乙炔-丁二烯路线之争,也都类似于乙烯-乙炔路线的竞争,属于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竞争,其中尤以PVC最为引人注目。 目前国内上述产品的生产均以乙炔路线为主。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乙烯等石化原料短缺;另一方面,我国煤价的上涨滞后于油价,所以在油价快速上涨过程中,电石法PVC成本较低。 但是随着国内电石法PVC一哄而上,情况正在发生逆转。首先因为PVC生产能力增长过快,PVC价格下滑,从PVC与PE、PP的比价来看,PVC价格明显偏低;其次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与石油存在比价效应,煤价上涨虽然滞后于油价,但涨幅并不逊色,造成电石法PVC成本大幅上升。目前PVC行业亏损面已超过1/3。 电石法PVC与乙烯法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低成本,而低成本的基础是我国西部地区低廉的煤价和电价。目前煤价已大幅上涨,而电价优势也将因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而大打折扣。西部电价较低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电力供大于求和电力外送能力不足。但随着西电东送通道完成扩容,西部地区电价有望上调,包括电石、烧碱在内的一系列高耗能产业的竞争力将被削弱。按照电石行业准入条件,新建电石项目的电石炉耗电量为3250千瓦时/吨电石。如果加上配套的电极材料用电和动力电等,每吨电石的耗电量超过4000千瓦时。如果未来电价上涨0.1元/千瓦时,则电石成本将提高400元/吨。而目前西部地区电石出厂价约为2100~2200元/吨,电价的提高将对电石法PVC的成本造成重大影响。 未来电石法PVC的产业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一是继续向西部有煤炭资源优势的地区集中;二是提高上下游一体化程度,最具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的将是煤炭、电力、电石、PVC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 未来乙烯-乙炔路线之争难有统一的答案,需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地区以及资源占有情况因地制宜、因厂制宜、因时制宜。两种工艺路线将长期共存,互为补充。 6.MTO、MTP技术的成熟将使煤化工进入与石油化工全面竞争的时代 利用甲醇制烯烃(MTO)技术和甲醇制丙烯(MTP)技术,煤化工可以由碳一化工进入乙烯这一石化产业的核心领域。目前MTO、MTP均未建成工业化生产装置,欧洲化学公司采用UOP/Hydro公司MTO技术正在尼日利亚建设工业化生产装置,预计2007年投产。据专家初步估算,当煤制甲醇的完全成本控制在1200元/吨以下时,MTO乙烯成本与油价为45美元/桶时的石油化工乙烯成本大体相当。如果未来MTO、MTP技术能够成功工业化,将使煤化工进入与石油化工全面竞争的时代。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2-12 13:55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