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192|回复: 1
收起左侧

煤的几个性质

[复制链接]

 成长值: 43630

发表于 2014-7-2 13:59:3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煤的热稳定性
煤的热稳定性是指煤在气化过程中对热的稳定程度,也就是当温度急剧变化时块煤保持其原来粒度的性质。煤的热稳定性对煤的气化影响较大,热稳定性好的煤气化时不碎成小块或破碎较小;热稳定性差的煤在气化过程中会炸裂成小块或粉末,而细粒煤及煤粉增多后,则增加炉内阻力和带出物的损失,降低气化效率,且由于粉煤往往容易结渣,严重时则破坏整个气化过程甚至造成停炉事故。热稳定性太差的无烟煤和褐煤不能用于固定床气化,通常烟煤的热稳定性较高。

煤的反应性
煤的反应性又称煤的化学活性。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煤与不同气化介质(如CO2、O2、空气和水蒸汽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它是气化用煤的重要工艺性质。煤的反应性对煤在气化炉内的反应情况(反应速度、反应进行程度)有很大影响,因而对气化炉的生产能力、煤气组成及气化剂耗量均有关系。煤的化学活性有多种表示方法,中国多用CO2的还原率(α%)表示煤的反应性。

灰熔点和成渣性能
煤的成渣性能是指煤料在气化时灰分是否烧结成渣。易于成渣的煤料,在气化过程中受到高温的作用容易软化熔融而生成渣块,影响气化剂的均匀分布并增加排灰的困难,这样煤料只能在较低的温度下操作,影响煤气的质量和产量。通常用灰熔点来判别是否易于结渣。煤料的成渣性能在工业上一般以灰的软化温度(即灰熔点)T2来表示。一般用于固态排渣的煤料的灰熔点T2应在1250℃以上;相对于液态排渣的气化炉需采用灰熔点低的煤料。

煤气热值
煤气的热值决定于煤气的组成,它受下列因素影响。
燃料的性质:
一般来说燃料的挥发分高煤气的热值也高,但两者并不成比例。这主要是由于各种燃料的挥发成分不一样,作为挥发分的组成,除了气态产物外,还有焦油及热解水,这些组分在干馏产物的比例对于不同的燃料来说是不同的。即使在气态产物中,其成分也是不同的。
燃料的反应性好,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得到较多的可燃气体,燃料的结渣性弱,则气化层可允许较高的温度而使煤气的成分好,若适当的减小燃料颗粒大小,可以使反应表面积相对增加,有利于CO2的还原和水蒸汽的分解反应,这些都将改善煤气的质量。
燃料层厚度:
燃料层或料层就是灰层、氧化层、还原层及干馏干燥层的总称,由于各层有其各自的功能,若炉层过低,各层的功能不能很好发挥,将会破坏煤气发生过程的进行。预热层过薄,炉出口温度上升;气化层过薄,气化反应进行不完全,煤气质量变坏;灰层太薄,易烧坏炉蓖和灰裙,使灰渣含碳上升,并造成炉层波动,使其操作和管理十分困难。若料层过高,由于料层阻力增加,对气化过程也是不利的。预热层过厚,尤其是用气化粘结性较强的烟煤时,搅拌困难,气流不均,造成局部过热;氧化层过厚,温度太高,易结渣;灰层过厚,将使氧化层、还原层上移,并且厚度相对减少,影响正常气化,还会使鼓风预热充分,进而使氧化层温度上升,结渣可能性增加。
在综合考虑上述原因之后,一般情况下,各层高度约为:预热层(包括干馏和干燥层)为300~500mm,气化层(包括氧化层和还原层)为500~800mm,灰渣层为100~300mm。
从理论上讲,CO2的还原及水蒸汽的分解反应需要一定的还原层厚度和一定的温度。如果增加燃料层总厚度,那么燃料与生成气之间就能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就可能提高热效率,试验表明煤气质量随燃料层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而提高。

气化强度:
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气化强度,炉子散热损失减少,就能提高操作温度,有利于CO2的还原及水蒸汽的分解,从而提高煤气质量。但气化强度过高时,鼓风线速度过大,则将使气、固反应物接触时间不足,气化反应来不及完成,因而煤气中可燃成分减少,热值降低。如果能够选用正确的饱和温度、鼓风压力和炉出温度与压力,能够使炉内各层均匀清楚没有偏炉、冒火、火层位移等工艺毛病,加之司炉工操作能做到三勤(勤探测、勤调整、勤处理)、四稳(稳定炉层、稳定煤气温度、稳定鼓风压力、稳定出口温度与压力)、两及时(有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联系),在操作过程中只要不结渣,尽可能提高炉内温度,以便提高气化强度。

[  ]
发表于 2014-7-2 13:59:39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强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7 22:04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