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环保局昨日通报,天津一公司7日在南京丢失的一枚放射源已安全回收并放入铅罐。目前,尚未发现人员因此受到伤害。
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启甫参与了现场应急工作。他表示,该放射源在操作过程中掉落,在1公里之外的草丛里发现。此次事故属于少见的放射源直接裸露情形,环保部将之定性为重大辐射事故。
周启甫表示,接下来进一步摸清事故原因,要等到完全调查清楚后才能对责任方给出相应处罚。
追问
为何7日丢失9日才公布?
南京环保局9日才接到事故报告
南京环保官微在回应网友质疑为何信息披露滞后时回复称,企业在8日才发现遗失,9日凌晨报案给环保部门。
周启甫表示,南京市环保局9日凌晨接到该事故报告,立刻通报环保部,因为丢失的放射源处于裸露状态,铱-192又属于二类放射源,即高危险源,因此环保部将此事故定性为重大事故级别,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其昨日清早飞至南京,对现场进行事故综合分析、方案制定等技术指导支持。
涉事企业天津市宏迪工程检测发展有限公司官网显示,其具备辐射安全许可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等相关资质。
释疑
铱-192有多危险?
裸露接触会提高风险
目前,我国根据国际标准,将放射源按核素种类、能量大小以及放射性活度等分为极高危险源、高危险源、中危险源、低危险源、极低危险源五类。
周启甫表示,南京方面丢失的铱-192用于工业探伤,是5个月前新买的,根据丢失的铱-192目前的活度,环保部门将之判定为二类高危险源。
“丢失的放射源呈裸露状态,因此风险比较高。”他说。
北大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副教授郭秋菊表示,铱-192需要用铅罐等屏蔽容器保存。“如果平时用,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专家表示,如果被人捡到,或者装在身上这样的近距离接触,可能会导致人员受到辐射剂量较大。此前曾经发生过有人员皮肤烧伤,或者因将放射源放在裤兜中,最终导致截肢的情况。如果接触时间更长,也有致命的风险。
放射源平时如何管理?
放射源实行“身份证管理”
目前,我国对放射源使用单位有许可证管理制度。对放射源本身则进行“身份证管理”,每一个放射源都有编码,其从被生产出来的“出生”,到“死亡”的注销都有全程信息化监管,若使用单位放射源需要转移、转让,必须到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审批。
周启甫表示,即使是管到“坟墓”,也并非简单地处置,因为放射源和老百姓家里用的其他东西不一样,不能随便扔掉,即使报废,也还残留着一些放射性,必须按照严格的手续进行安全处置。
郭秋菊称我国有着非常严格的放射源管理程序,登记、购买、报废、转让每个环节都需要申报。“平时在实验室里,谁借走了,谁在使用都要一清二楚,放射源只要离开源库,都必须详细记录出入登记,环保部也都是要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