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herman0411 于 2020-3-3 21:45 编辑
从最早的3D工厂设计软件PDS开始,至今流程工厂设计软件有多种多样的。但是近三十年的推广,还是有很多设计单位,工程师依旧使用者Auto CAD等软件进行着二维的设计。前一阵看到一篇文章,知名软件服务商统计数据提到说3D设计软件使用的比例也仅是20%,当然这个比例是所有行业的。但是从这个数据上来讲,流程行业的情况应该也不会比20%多多少。每一种新的事物出现都必然要逼部分人走出原有的舒适区,习惯接受新的方法,新的工具。可是大部分的新方法新工具都是为懒人准备的,来提高生产力,创造更多的价值,或者可以更懒的生活工作。可以说,三维设计替代二维设计是必然的趋势,不妨问问自己,准备好迎接新的工具了吗?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的公告 有效期: 2019年06月01日生效 ,民建行业这个标准的发布,说明我们工程行业的BIM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其实,PDS模型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with information的,这是流程行业先天的优势,30多年的发展,30多年的经验积累,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解决方案,各种优秀的工程实践。在流程工厂BIM设计上,我们有更高的起点,更多的经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历了手机的2G,感受过3G,使用着4G,更尝试着5G,展望着6G,各个时代都体现着人们对速度对功能的不断追求。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抛过图板,用CAD,用三维的CAD,以及BIM,还有如火如荼的数字化交付。这都是时代的追求,业主的需求推动的。守着之前的旧图纸,真的能够适应越来越短的工期,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吗?人家都数字化交付,模块化建造了,您鼠标流的CAD真的够吗?当然三维设计软件仅仅是一个工具,它与我们扔掉的图板尺规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使用这个工具却是每个工程师都应掌握的技能。
三维设计,在流程行业,因为大量统一的规范,标准件的使用,三维设计已经变成了在电脑中的模拟施工过程。我们将各种标准型材,设备,管道标准件等等在电脑中放在一起,这就完成了三维模型的设计。这个理念是哪家设计软件都不能跳出的,不论是PDS、SP3D、cadworx、pdsoft、briscad、PDMS、cadmatics等等。而所谓BIM就是在占位的基础上,为每个对象设置好必须的属性。基于模型,我们可以完成一系列报表,图纸的输出,当然还有所见所得的项目模型。用这些成果去指导相关施工。其实好多设计院虽然有在使用三维设计软件,但是其设计流程,设计资料,设计成果以及成果的应用却还只是停留在二维的CAD图纸上。想用好三维设计,不仅仅是需要设计人的付出,更需要全专业,多层次的参与重视。三维设计所做的模型,所画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是线条,它是我们现场真实存在的管道,弯头;设计人首先要摒弃原有的现场调整的想法。因为都是标准件,那等级的维护,元件库的准确就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参与项目的所有人都要重视,都要审查管道等级的规范标准是否合适,维护人员能力数量是否合理,尤其是决策者项目经理更要慎重对待,这可能是影响项目进度的重要因素。基于二维的设计,我们可以没有管道等级,但是三维设计却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管道等级。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不用心的3D drafter,会因为3D软件的傻瓜操作而导致对管道材料等知识有较大的盲区。
三维设计对原有的工作流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原有的设校审流程上,都是基于CAD,甚至有的审核人员只看打印出来的图纸。但是3D模型的存在,势必要冲击原有的设校审过程。保证设计质量不能因为流程的改变而取消设校审的职责,项目的所有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必须严格的执行模型审查规定。
基于二维设计时,我们有管道安装明细表,基于三维设计,我们可以使用软件生成高质量的ISO图纸。现在我们是否真的还要准备原有的一些过程文件吗?甚至预制施工的,模块化施工的大量采用,现在有的地方连管道平面布置图都弱化很多,图面上标注的尺寸也大大减少。电子版的CAD,现场所见所得的3D模型,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施工过程中。
3D软件有很多,每个软件的操作不同,功能也不完全一样,成果的质量也是有优有劣,但是毋庸置疑的是,3D设计的效率一定会比CAD的设计要高。起码不用每张平面图上去整理安装明细,汇总相关的材料报表。不需要手工去绘制成千上万张管道ISO图。在抱怨时候,不妨想想真的能回到从前吗?听过时薪180的3D管道设计师,听过各种项目上需求3D操作的draft man,哪里听过需要CAD的“draft 慢”呢?走出舒适区,才能成长,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竞争力。当然软件仅仅是工具,更要不断学习积累相关工程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