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0
- 注册时间
- 2020-6-11
- 积分
- 50
![Rank: 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uckofjoey 于 2022-6-30 11:56 编辑
非常感谢啊。但还是需要与您探讨一下。
按您的模型,我把液体、空气进料温度都保持一样的温度,这样消除了温度影响。然后用进料AIR流量作为变量做灵敏度分析,看出口的甲醇、水、空气摩尔比例的变化。随着空气流量提高,结果:气相流股中甲醇的摩尔分率降低,空气摩尔分率提高。
这说明空气中甲醇、水并不是饱和状态。按道理说常压下,定温的饱和空气中甲醇、水比例应该是不变的(按这个具体工况,就是混合液泡点下气相组成)。用Flash模型设定模块压力1bar,会导致计算是按体积膨胀维持压力考虑,这样气相流股中的甲醇、水仍然是热力学计算的气相物料的总和(与具体的进料量有关系),而不是采出的空气中含有的那部分气相甲醇和气相水。
所以按我的粗浅的想法,不管进料量怎么变,常压且定温条件下,气相流股中空气、甲醇、水的比例不应该有变化才是。而且与是否达到泡点没有关系,液相组成固定的情况下,空气能带出来的气相甲醇和水只与液相组成和温度有关系。而且由于甲醇、水完全不形成共沸物,所以与他们的饱和蒸气压有关。
以上想法如有错误,还麻烦请不吝赐教。谢谢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