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要到2017年煤炭占中国能源比重要减少到65%一下。曾经作为中国主力能源的“黑金”已经开始被“嫌弃”。那么煤炭真的就是pm2.5的罪魁祸首?
在限制煤炭使用量的各种理由中,治理雾霾、减少PM2.5排放,是一个广泛流传且被普遍接受的说法。尤其是随着近一两年来雾霾侵袭范围的不断扩大,严格限煤已经成为众多省市治霾的“必选项”。
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也明确,到2017年煤炭占中国能源比重要减少到65%以下,煤炭消费总量实现负增长。曾经作为中国主力能源的“黑金”,因为雾霾变得是那么地讨人嫌。
煤炭真的就是pm2.5的罪魁祸首?作为几千年来人类的主要化石能源,煤炭真的会因为空气污染问题走向末路?中国煤炭的未来之路到底怎么走?
一、燃煤供暖弄坏空气质量?季节因素影响更大
在许多人直观感觉中,燃煤使用直接导致了空气质量下降,北方供暖季节空气质量无比糟糕就是明证。
果真如此么?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北京地区的空气质量数据。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去年以来北京地区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其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数值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供暖季中(图中红色区域),北京地区2月份空气质量最差,pm2.5和pm10数值连续出现峰值,这与春节期间炮竹燃放和此间北京地区“公务活动”比较频繁有关。
4月中旬的非供暖季中(主要指春、夏、秋三季),污染数据再次出现了数次爆表的情况。
此外,进入6 、7月份的盛夏季节,pm2.5、pm10数值虽然没有出现峰值情况,但整体运行区间与供暖季无太大差异。
通过对北京地区供暖季与非供暖季空气质量对比发现,在供暖季中,空气质量达到良或良以上天数占比为51%;而非供暖季空气质量也并不如意,良或良以上天数只有54%。可见,与燃煤集中使用的供暖季相比,非供暖季仅仅增加了百分之三的不良空气天数。
实际上,北京地区的污染问题跟季节因素有很大关系。由于北京地处华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同时白天日照较弱、时间短,且温度较低,很难出现很强的大气对流运动,不利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扩散;夏季恰恰相反,由于日照强,大气对流活动频繁,逆温层的存在时间短,且此时北京地区正值雨季,降水次数多、雨量大,对污染物质清除有明显作用。在非供暖季,城市植被对空气也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由此可见,在冬季供暖季,煤炭集中使用对空气会有影响,但影响有限,至少不像大家感觉中的是“罪魁祸首”;相比之下,季节因素对北京地区空气质量影响更大。
二、欧洲空气并没有被燃煤“烧坏”,中国也不会
在严格限煤政策下,中国的煤炭消费已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今年我国煤炭总产量、净进口量分别将达到37亿吨和3.1亿吨左右,全年消费量同比增长3%左右,较去年消费增速回落一个百分点,该增速不及过去十年煤炭消费量平均增长率的一半。
在“限煤”方面,中国已经为世界各国做出了表率。但从我们每个人的主观感受而言,国内的空气质量并没有因为我国在控制煤炭用量的“良好表现”而变好。这个事实也告诉我们,此事有蹊跷,治理雾霾并不是仅靠“限煤”就行!
在全球,随着国际煤炭价格不断走低,煤炭使用量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再次抬头,并创出40余年来新高。英国石油公司(BP)能源年鉴显示,2013年,全球煤炭用量涨幅高于其他化石燃料,年度消耗增长3%,这是1970年以来,煤炭的市场份额第一次达到30%。
在欧洲,可替代能源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但煤炭使用情况却并不乐观。德国政府原本计划大幅降低火电发电量——2023年,传统火电发电量比2011年政策出台时期降低8%。但到2013年,德国国内火电使用未降反升,其主产煤炭品种褐煤的发电量达到1620亿千瓦时,创下自两德统一以来新高。其他欧洲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可以说,在低廉的煤炭价格面前,欧洲各国也开始用脚投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