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三聚氰胺是尿素的下游深加工产品,具有良好的耐热、耐沸水、耐老化、高光泽、易配色、高硬度、防酸碱、无毒等特性,广泛用于木材加工、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此外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 国内三聚氰胺产能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际三聚氰胺市场发展速度比较快,特别是产能增加速度较快,基本上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产量增长速度在5%左右。2005年全球共有130余家三聚氰胺生产企业、160多套生产装置,总产能181.8万吨/年,产量143万吨。目前国际三聚氰胺的年需求量约为130万吨,年需求增长速度为5%—8%。
我国三聚氰胺的生产尽管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到2007年底,我国共有三聚氰胺厂家70余家,合计产能约78万吨,比2006增加10万吨。产量方面:2001年三聚氰胺的产量为13万吨,2003年23万吨,2005年34万吨,2006年40万吨,2007年48万吨,每年的增加速度都在20%以上。
我国三聚氰胺不仅产量大,而且生产工艺比较先进,3种生产工艺在我国都有:一种是低压液相淬冷工艺,以帝斯曼工艺为代表;第二种是高压液相淬冷工艺,以欧技工艺为代表;第三种是气相淬冷工艺,以巴斯夫工艺和清华华业工艺为代表。总体来看,这三种工艺各有优势,前两种工艺工艺路线复杂,投资大,但生产稳定,容易实现长周期运行,高的可以超过200天;后一种工艺路线短,投资小,但不容易实现长周期运行,目前国内开得最好的就是两个多月。在气相淬冷工艺中,又有一步法和二步法之分。所谓二步法就是先生产三聚氰胺粗成品,再精制,是间断生产,不能连续运行,比较落后。一步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过滤即可生产出合格产品。
目前来看,高压法的发展势头比较好,其特点是无需催化剂,产品质量好且稳定,纯度在99.9%以上,负荷可以在20%到120%之间平稳操作,能耗低,运行费用低,剩余的尾气因压力较高(尾气处理在三聚氰胺生产中非常重要,生产1吨三聚氰胺约需尿素3吨,但其中约1.5吨尿素又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如果不对尾气加以利用将使三聚氰胺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且产生环境污染),易于生产尿素或其它产品,降低产品成本。其缺点是在高温高压下,反应介质腐蚀性强,设备材料等级要求较高,控制系统复杂,一次性投资大。
成本优势(指原材料尿素价格较低)加上技术优势,使得我国三聚氰胺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产能还在继续增加。粗略统计,2008年我国约有10万吨三聚氰胺新建装置将陆续投产,具体为:乌石化3万吨,山西丰喜3万吨,河南金海1.5万吨,山东德齐龙1.5万吨。同时还有一批新建装置要开工建设,分别是四川玉象8万吨,河南骏化集团6万吨,预计年底建成。此外还有一大批厂家有新扩建计划,分别是四川美氰10万吨,山东鲁西化工3万吨,山东联合化工3万吨,河北辛集化肥3万吨,山东明水3万吨,总计22万吨的扩产计划。另外还有几家正在进行论证,分别是四川玉龙化工5万吨,开元集团3万吨。这些全部加起来,新增三聚氰胺产能将达50万吨以上,其中2008年的新增产能至少在15万吨以上。
从2008年前2个月情况看,我国三聚氰胺生产、销售、出口情况均呈现较好态势,但产能迅速增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据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协作委员会对32家会员企业统计,1月份3家企业停产,三聚氰胺产量2.9万吨,销2.7万吨,内销1.9万吨,占销量的70.27%,出口8200吨,占29.73%,库存6700吨,平均内销价格9938元/吨,外销1461美元/吨。2月份4家企业停产,生产3.07万吨,销2.6万吨,其中内销1.9万吨,占70.5%,外销7100吨,占29.5%,库存6900吨,平均内销价格9559元/吨,外销1419美元/吨。
多余产能的出路在国际市场
近些年来,我国三聚氰胺需求增长速度较快,年需求量以10%—20%的速度在增长,2004年的需求量为22万吨,2005年为25万吨,2007年约为30万吨。预计2008年国内三聚氰胺需求总量还会继续增加,但增幅较前几年会有小幅回落,主要原因是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比较严厉,三聚氰胺主要用于装饰板材行业,受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非常大。
总体来看,由于产能增长速度过快,2008年我国三聚氰胺产能远大于国内需求,多余产能的出路在国际市场。自2004年以来,我国每年约有20%—40%的三聚氰胺用于出口,目前我国已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聚氰胺出口基地,出口量已占世界需求总量的10%以上。2008年由于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国际尿素价格持续攀升(目前波罗的海地区尿素价格为400—415美元/吨,尤日内405—500美元/吨,阿拉伯海湾地区价格为400—415美元/吨),使得国际上有些三聚氰胺装置因为无法承受成本压力,被迫停产减产。2008年,欧洲、北美、东南亚的三聚氰胺需求比较旺盛,全球总体供求存在缺口,这对于国内三聚氰胺行业来说是个机遇。与国外三聚氰胺企业相比,由于尿素价格相对便宜,三聚氰胺企业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生产技术较先进,产品质量较好,再加上部分企业如河南中原大化等由于大力实施品牌策略,在国外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都为出口创造了良好条件。
但在看到三聚氰胺出口这么多有利因素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经“破7”,人民币升值越快,升幅越大,对以美元结算的出口越不利。二是政策调整压力。目前我国对三聚氰胺出口按5%退税,但三聚氰胺系高能耗产品,并不属于国家鼓励出口范围,另外,国家从禁止变相出口尿素的角度出发(三聚氰胺系尿素加工而成,出口三聚氰胺实际上就是变相出口尿素),以后是否会进行出口关税政策调整,由现在的按5%退税改为象尿素一样征收出口关税还不清楚,如果真实施的话,将使我国三聚氰胺的出口竞争力大幅降低。三是生产转移。现在国际三聚氰胺巨头纷纷准备将生产重心转移到中国,在中国合资办厂或独立办厂,这样我国三聚氰胺的竞争优势也会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消失。
近期价格有望继续走高
总体来说,近期三聚氰胺市场走势较好,价格稳中走高,目前三聚氰胺出厂价格低的在9700元左右,高的在10500元左右,较4月初有200元左右的上涨。出口离岸价大多为1450—1500美元/吨,较4月初有50美元左右的上涨,折算成人民币加上5%的出口退税,出口价格比国内价格稍高。
后市看,三聚氰胺有望继续走高,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下游需求状况有所好转。目前下游板材行业处于恢复之中,对三聚氰胺需求有所增加。二是国际市场拉动。据外电报道,二季度国际三聚氰胺合同价格有所上涨,其中日本到岸价上调至1625美元/吨,欧洲市场上调至1310—1400欧元/吨。国际价格上涨,更多的货源会转向出口,从而拉升国内价格。三是原材料尿素价格上涨。随着春耕用肥旺季的来临,尿素价格呈现价涨量升之势,目前许多地区的尿素出厂价都在1950元以上,高的超过了2200元,与4月初相比,上涨幅度普遍都在100元以上,三聚氰胺的生产成本也随之上涨,对其价格走势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目前尿素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可能会直接销尿素而不生产三聚氰胺,这样使得三聚氰胺的可供给量相对减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