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刺激素在农资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正在从欧美走向中国,成为助力化肥、农药提质增效的又一利器。但要在研究、管理、法规、推广方面更加精准,才能让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落地生根。 据化工网了解,生物刺激素名称虽然来自欧洲,但在中国研发应用的历史悠久,以氨基酸、腐植酸、海藻提取物等为代表的生物刺激素已经拥有完善的登记管理法规。“与国外相比,我国生物刺激素存在技术研究差距大、生产应用精度低、检测管理粗放等问题,未来要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精细生产、精准应用、科学管理,让生物刺激素产品为现代农业发展助力。” 目前中国肥料登记中与生物刺激素相关的产品大约有3000~4000个,其中微生物类占到21%、氨基酸类占到39%、腐植酸类占到38%、有机水溶肥类占2%。但国内外对生物刺激素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未来要加强增效机理方面的研究,只有弄清楚什么成分在起作用,才能为下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作贡献。 生物刺激素在作物试验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增产效果,但还要做好四个工作:一是加强研究,明确定义;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借鉴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经验;三是严格规范产品种类;四是化工企业名录要和当地政府加强沟通,共同推广。 据了解,2018年生物刺激素产品全球市值将达22.41亿美元,年均增长12.5%。目前欧洲是生物刺激素产品最大的市场,在增长速度最快的亚太地区,中国市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面对业绩普遍不好、销售和利润下滑的趋势,来自欧洲的生物刺激素企业为我国农资市场和农业生产注入了活力,并且促进了企业认证的步伐,同时也给国内大化肥企业带来一个明确的信号:大化肥+ 生物刺激素有望成为农资行业、乃至农业生产实现减肥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