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2401|回复: 2
收起左侧

哲学:化学的引路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0 21:20:2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古代化学的哲学启蒙

  

在古代,人们无法对化学现象有多么深刻的认识,所以古代化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化学理论”,如果说有,或者至少说有什么一种思想对化学实践进行指导的话,那么只能是哲学。

人们最早对化学运动的理论概括大概就是对物质世界本原问题的形形色色的哲学学说。

早在商周之交,中国就产生了五行说,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构成的,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乘、反侮等辨证关系,从而产生了万物的运动和变化。《国语·郑语》有:“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可以推测,五行说源自人们对化学现象的解释,如水能灭火,木能生火,木燃烧之后化为灰土等等。五行说产生的同时又产生了阴阳说,它认为世界万物无不体现了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方面——阴和阳,《道德经》有:“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说和五行说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中国古代的朴素辨证思想。

在古希腊先后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本原学说。人类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Thales,前624—547)认为水是万物之源,阿拉克西米尼(Anaximenes,前560—500)则认为气是万物之源,而赫拉克利特(Heraklitos,前536—470)却认为火才是万物之源。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前490—430)综合了各种观点,提出了“四根”说,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火、气、土四种元素。留基伯(Leucippos)和其学生德莫克利特(Demokritos,前460—370)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他们假定一个虚空的存在,认为土、气、水、火四种元素的没有变化的“原子”在虚空中做不停的运动,这些“原子”有形状、大小,但颜色、味道和气味不是“原子”所固有的。后来,伊壁鸠鲁(Epikouros,前341—270)也赞同这个古代原子论,并肯定地认为“原子”有重量。然而当时古代原子论仅仅是思辨中的臆测,没有充分的事实根据,所以并不为人们广泛接受。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之源,而柏拉图(Plato,前427—347)则认为四种几何形状是构成世界的“元素”,并指出“元素”之间可以互变,而这一思想却对后来的炼金术有一定的影响。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totle,前384—323)明确提出了构成万物的“四元素说”,他把元素看作是性质的载体,指出一种物质的性质皆可以归结为冷和热、干和湿四种原性,这些性质两两结合就形成了四种元素。亚里士多德还用人们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的事实来圆说起理论因而在当时几乎获得了普遍的承认,并且这一影响一直延续了近两千年。

在上面各种自然哲学理论的指引下,化学得到了积极的发展,相继出现了炼丹术和炼金术。

中国的炼丹术始于战国时期,至汉武帝(前140—37)时,炼丹、炼金的活动迅速盛行起来。在阴阳五行说的影响下,方士们认为,万物的产生和变化皆乃阴阳交媾,相须不离,使得精气得以舒发的结果。他们把金石药也分成阴、阳两大类,阴阳之药各秉其性而服,可有度世之期、不死之理。他们又把五行说溶于炼丹术之中,有五才、五行、五方、五色、五干、五藏之说,并以阴阳之说统摄五行,自以为找到了药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炼丹的同时炼金术也产生了,炼丹家用某些药剂点化铅、锡、铁、汞、铜等金属,使其变成黄色或银白色的合金,他们视为“药银”,服后能长生成仙。

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的亚历山大里亚出现了炼金术,其理论基础是亚里士多德的“万物皆趋向于完善”的思想,认为金属中那些不完善的杂质(贱金属)总是力求变成象黄金一样尽善尽美,但须埋在地下经历长时间才能实现,而用人工炼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因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若能改变物质中的四种原性的比例,就能使贱金属变成黄金。

炼丹术和炼金术的出发点是荒谬的,其理论基础基本上也是错误的,但是在炼丹、炼金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客观上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评分

参与人数 1韶华币 +1 收起 理由
心恋秋冬 + 1 不错

查看全部评分

 成长值: 66085

发表于 2010-8-26 18:49:52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我喜欢,哈哈!
发表于 2010-10-26 15:34:25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主哲学家啊。。。。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1-10 17:02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