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对于化工品的影响路径有两个:一是对于原油需求的下滑导致原油下跌进而化工品成本下降;一是对于化工品终端需求有利空影响,宏观方面短期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时在当前弱经济周期背景下,疫情的出现对于经济是雪上加霜。微观方面受疫情影响节后终端工人返工大概率出现延迟,进而影响短期需求。总体看对于化工品影响边际利空,而化工品自身就处于产能弱周期中。 具体影响如下: 原油&燃料油 目前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成为油市新的不确定性因素。基本面来看,目前中国共30个省、市、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涵盖总人口超过13亿,拖累运输和消费行业,将影响中国潜在石油消费需求。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统计,2003年非典期间,亚洲航空公司的年客流量下降了8%。若本次肺炎像此前的SARS疫情一样扩散发展,高盛认为将导致国际原油需求减少26万桶/日,其中包括航空燃油需求减少约17万桶/日,国际油价预计下降约3美元/桶。宏观面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令市场避险情绪再度升温。日元和黄金等避险资产上涨,股市和人民币下跌。未来潜在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更多的抛售行为,为国际原油市场带来动荡。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当地时间1月23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尚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不过WHO已确认越南人传人肺炎病例,这是中国境外首次发现二代传播病例。此前WHO发言人称,要构成PHEIC,需满足两个条件:疫情在全球传播以及人际传播。一旦WHO认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成为PHEIC,将对中国采取涉及旅行和贸易的边境限制措施,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不利影响,进一步拖累原油和燃料油需求。 PE&PP 供应端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春节期间正常生产。需求端塑料制品绝大部分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一方面,如果疫情导致工人延迟返工会导致需求滞后;另一方面,春节各种聚会的减少会降低对制品的消费,例如一次性餐具,塑料袋,食品包装等。整体供需影响偏利空。比较利多的是pp下游目前口罩需求大幅增加。但整个口罩占pp下游消费比例过小影响相对不大。 甲醇 甲醇供给端多为大型企业,工人多为当地就业正式员工,因此疫情对工人复工影响有限;甲醇部分传统下游为劳动密集型的作坊式工厂,用工多为临时工,疫情可能导致 节后延迟复工,进而影响下游需求。此外,由于国内部分地区路段封锁,节后物流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而对进口物流的影响目前还不好确定。结合过去SARS疫情的历史经验,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进一步拖累我国大宗商品消费,因此氛围上对化工品利空影响更多一些,而相对利好的可能是口罩、乙醇等医疗用品及其原材料。 PVC 节前上游已有新投产量产,1月后产量增加明显,且假期仍维持高开工稳定生产。而下游都是中小企业,春节期间停工,节后复工会推迟,节前下游点价一部分货源,节后因复工晚,备货会推迟,导致库存增加明显。再加上本身价格也在均衡的价格,驱动又是往下的,价格仍会下行。PVC软制品部分用在医疗手套,针管等,但是占比很低,大概1个百分点,对PVC需求拉动甚微。PVC下游主要是与房地产相关的型材和管材,工人复工晚对需求影响较大。整体来看,对PVC有较明显利空。 橡胶 首先是对乘用车影响,就2003年非典期间看,由于公共交通出行的担忧加剧,乘用车销量有所上升,此外加之乘用车消费已经表现出触底反弹趋势,所以新肺炎爆发期间乘用车销量环比预期持续好转。重卡方面,2003非典期间看到对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偏小,所以对于重卡影响偏小。整体评估对于橡胶需求的利空偏小,但短期节奏看,由于目前多地限制出行,或影响节后的开工和物流节奏,导致短期利空影响较大。节前盘面已经迎来深跌,节后短期可能继续下探,但一季度后疫情若得到控制盘面预期快速修复。 苯乙烯 苯乙烯节前外盘坚挺,也听闻买盘意愿偏强。节前价格高位,主要是纯苯和乙烯的支撑,而原料段纯苯和乙烯价格高位难以维持,那么苯乙烯价格支撑不在,从现在的现货看,价格处于中间偏下位置,但供应端投产预期强,驱动明显向下。而三大下游也是建筑,家电,包装,一次性塑料制品等,不过三大下游集中度略高,对需求的利空影响小一点。节前下游需求较好,节后订单大概率也较好。但从病毒肺炎的影响看,工人返工受影响较大。整体看,自身基本面中性,肺炎事件对苯乙烯存在利空。 纸浆 由于肺炎对消费业和第三产业影响较大,所以对纸需求有较为明显的利空,此外由于目前多地限制出行,或影响节后的开工和物流节奏,导致短期利空影响较大。 尿素 供给端,目前国内尿素日产接近14万吨/天,春节期间发运困难,预计上游继续累库,按目前检修计划计算,进入2月份后日产或达到15吨/天水平;需求端,工业需求或受到疫情影响,复合肥厂、胶板厂等复工延后;农需关注春节后气温情况。总体看,春节后供应压力将继续增大,在需求集中到来之前,盘面将承压。 PTA&MEG 此次肺炎事件对于聚酯产业链的影响,从上下游角度来看:由于越往终端,越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下游特别是纺织服装端的影响要大于上游。上游聚酯、PTA等均属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供应受影响角度极小。从偏宏观的需求角度看:国内需求对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短期负面冲击可能较为明显,影响终端纺服的内需,这个可以参照2003年非典时期的影响(当时社销数据出现明显的短期下滑)。出口方面,纺织服装出口在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小。但是疫情对于出口影响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2003年大背景是中国刚加入世贸不久,各种出口正快速增长,经济蓬勃发展,而当下背景是中国体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且处于经济的下行周期中,在当前贸易战等纠纷中本身出口就备受压力,此次事件只能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疫情的发展情况而定,如果疫情持续恶化,一旦WHO将中国列入全球突发性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出口可能再受到严重打击。微观角度看:依据当前疫情的发展情况以及我们的部分草根调研了解,终端开工已经部分存在延后的现象,至少在正月十五之前开工概率较小。部分工人亦有视疫情缓解情况再返城务工的意愿。 因此,整体看此次疫情对于聚酯终端需求的负面影响较大。后期发展情况要视疫情发展而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微LINK化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