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个问题,大意是说非升即走是大趋势,大部分高校早晚都会到这一步,到底有什么不好的。殊不知,我们的非升即走和国外的老路子完全不是一码事。非要说的话,非升即走应该叫做中国特色的tenure-track。
题图,我給它取名叫《卷起来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非升即走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确定的标准。
不论是三篇SCI+青基,还是三篇CNS+杰青,只要在签合同的时候说清楚,什么样能升,怎么样得走,大家掂量自己几斤几两,有多大能力申什么岗位,愿赌服输,都不是问题。就怕你合同上一句非升即走,到期后说没拿到人才帽子,不好意思走人吧。或者合同上写聘期考核三篇SCI+青基,到期后说考核是一回事,升职又是另一回事。经过学校学院讨论,今年升副高 标准是优青起步,不好意思你没达标,走人吧。
另一方面,国内学术圈疯狂内卷,门槛极速提高还带来一个更加恶心结果:高校往往觉得不差人,后面还有更好的,于是非升即走的规定变成了:
聘期结束时参与公平竞争。与院内同时招进来的人一起抢位子还算好的了。这样虽然可能会出现淘汰率97%的极端养蛊情况,但看看一起进的人多少数量什么水平,也有机会及时止损。更恶劣的情况是,你在岗位上辛辛苦苦干了三年又三年,到期后拿你和外面新招进来的博士和博后公平竞争。
学校:你看你这六年就发了三篇一区,XX博后可是手握五篇顶刊的人才,你滚了给他腾位子,是不是心服口服?
你:我一个星期上三节专业课,给学院干两天的杂活,拿五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六年一共给我三个硕士名额,申基金报账都得自己跑,十平米的实验室还是公用的,五万块钱的启动经费到今天还没给全,学校的XRD基线就没平过,电镜五万倍就开始漂,热重一股烧烤味,XPS永远能检测到尿素的峰,现在拿我跟外面的博士后比产出,这合理吗?
学校:这很合理。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招的你?
接下来的剧本已经写好了。你愤然摔桌子走人,想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开始给差一点水平的高校投简历,想着凭自己的学历背景,总能有个地方安家。
结果——
高校A:这文章不行啊,近五年代表作不满足我们标准,博后做不做?有机会留下来哦。
高校B:岁数不小了啊,青基也申过了,要不给个特聘,三年两个面上,非升即走,爱签签,不签滚。
高校C:别的学校不要,我们凭什么要?药渣滚粗。
正在你黯然神伤时,发现原单位来了一封邮件。难道是良心发现,改变主意想要续聘了?
你颤抖着点开了消息,只看到一行字:由于您自行解约,请及时来退回人才补贴款和启动经费共计人民币十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