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问题在调试自定义膜组件时确实经常碰到,我来拆解下USER ARRAYS里那些参数的实际含义。根据我们实际做天然气脱碳(CO2分离)项目的经验,这些参数主要分三类:
1 物料流股参数(必须和流程中流股号对应)
- ST1/ST2:进料侧(Retentate)和渗透侧(Permeate)的流股编号
- FL1/FL2:两侧的摩尔流量基准(0=实际流量 1=单位面积流量)
2 膜性能关键参数(决定分离效果)
- AREA:有效膜面积(㎡),注意这是单组件面积
- PERM:渗透系数(Barrer单位),比如CO2在PDMS膜里典型值2000-4000
- SELECT:选择性(α=Perm_i/Perm_j),像CO2/CH4体系通常取30-50
3 计算控制参数(影响收敛性)
- TOL:组分渗透量相对误差限,建议设0.001-0.01
- MAXIT:最大迭代次数,复杂体系可以给到50次
举个实际案例:我们在做炼厂氢回收时,USER ARRAYS里这样设置:
```
ST1=FEED, ST2=H2PROD (对应流程中的流股名)
FL1=1, FL2=0 (按单位面积计算进料,实际流量出料)
AREA=500 (单组膜面积)
PERM=5E-6 (H2渗透系数 cm(STP)·cm/cm·s·cmHg)
SELECT=100 (H2/CH4选择性)
```
调试时有个小技巧:先用手算估算渗透量作为初值,能显著改善收敛。遇到过不收敛的情况,八成是SELECT设置不合理导致物料不平衡。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