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特阿美豪掷246亿元高价入股中国民营石化巨头荣盛石化,结果仅两年时间,股价从24.3元暴跌到8.62元,浮亏超过六成,损失高达160亿元。这笔投资的结局让人不禁感叹:中东土豪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荣盛石化又是怎么从“风光无限”到“股价腰斩”的?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件事。
先说大背景。荣盛石化是国内一家民营炼化巨头,2010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这家公司最大的亮点就是有一条完整的石化产业链,从炼油到芳烃、烯烃,再到下游的PTA(精对苯二甲酸)、MEG(乙二醇)以及各种聚酯产品,可以说是产业链非常完整的老牌企业。
时间回到2023年3月,沙特阿美看中了荣盛石化的潜力,用每股24.3元的超高价格收购了荣盛石化10%的股份,总共花了246亿元,要知道这可是比当时的市场价高出105%的溢价。交易完成后,荣盛控股的持股比例从61.46%降到了51.46%,沙特阿美成了荣盛石化的第二大股东。沙特阿美这么大手笔,自然是希望通过这次合作,进一步打入中国市场,同时也为自己原油产业链的延伸找个新的出路。
结果没想到,短短两年时间,股价就从24.3元一路跌到8.62元,缩水幅度超过64%。账面损失160亿元,这对沙特阿美来说,绝对不是个小数目。更惨的是,这期间荣盛石化还爆出内幕交易风波,四名关联人员因为在沙特阿美入股的敏感期内违规操作,被罚了上千万元,其中还涉及公司的董秘,这件事直接把市场信心又泼了一盆冷水。
再来看看荣盛石化的业绩表现。2024年上半年,荣盛石化的营收是1612.5亿元,同比增长了4.35%,归母净利润8.58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表面上看还不错,但细究一下数据就会发现问题。2021年鼎盛时期,荣盛石化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可是超过60亿元,而现在只有8.58亿元,连巅峰时期的七分之一都不到。这几年,石化行业整体环境不好,加上公司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盈利能力大不如前。
再看看财务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荣盛石化的短期借款高达444.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还有302.95亿元,而货币资金却只有192.23亿元,短期偿债压力非常大。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最近三年分别是71.07%、71.75%、73.20%,2024年更是攀升到了74.75%。另外,公司还在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比如675亿元的金塘新材料项目,虽然未来可能会带来收益,但短期内资金链的压力显而易见。
不仅如此,荣盛石化在2024年8月还因内幕交易案被证监会点名,四名关联人员违规交易被罚超过千万元,其中包括公司董秘全卫英(实控人亲属)。虽然公司声称处罚不会影响经营,但这一事件无疑加剧了市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质疑,直接导致股价在当月跌至8.27元的四年新低。为了挽回信心,控股股东在2024年内两次抛出增持计划,累计金额超过22亿元,但短期效果十分有限,股价依然低迷。
目前,荣盛石化正在全力推进新能源材料领域的转型,比如EVA光伏材料、POE弹性体以及可降解塑料等高端产品。公司计划通过金塘项目新增1400万吨新材料产能,预计达产后每年净利润能达到154.6亿元。不过,这些项目的回报高度依赖行业周期和油价波动,而2024年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是83美元/桶,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此外,沙特阿美与荣盛石化的合作仍在继续,双方计划联合扩建沙特朱拜勒炼厂以及宁波中金石化,并分摊2.5亿美元的前期费用。沙特阿美希望通过这次合作,发挥自身原油供应优势,帮助荣盛石化降低成本。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短期内的巨额浮亏和石化行业整体低迷,仍然是笼罩在两家企业头上的阴影。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沙特阿美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投资荣盛石化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没想到结果却是这样的“滑铁卢”。这背后其实反映出几个问题:第一,石化行业本身是强周期性的,受油价和市场波动影响非常大,企业很难做到长期稳定的高收益;第二,荣盛石化自身的管理问题暴露无遗,从高负债到内幕交易,种种行为让市场对它的信心大打折扣;第三,新能源转型虽然是方向,但短期内能否看到效果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对于这件事网友们是怎么看的。
【网友热议】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很多网友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石化观察员”说:“沙特阿美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几百亿砸下去换来个腰斩股价,真是现实版的‘土豪的烦恼’。”
网友“金融小白”评论:“荣盛石化的问题太多了,管理层的内幕交易就是个大雷,连董秘都能出事,公司治理还能让人放心吗?”
网友“油价研究员”调侃道:“石化行业就是跟油价绑定的,涨的时候风光无限,跌的时候谁都跑不掉,沙特阿美这次也算是‘自家人坑了自家人’。”
网友“新能源追梦人”则表示:“荣盛的新能源布局看着很美,但行业周期性太强,真不一定能实现预期的收益,金塘项目能不能赚到钱还是未知数。”
看完这件事,不得不说荣盛石化可能是自己挖坑自己跳。高负债、强周期行业、管理层风波,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直接把一家民营巨头送上了“下坡路”。但沙特阿美这波操作也让人纳闷,花这么高的溢价买入,难道就没考虑到行业风险和公司治理问题?
最后我想问一句,沙特阿美这次巨额浮亏,真的是荣盛石化的问题吗?还是说,中东土豪的投资策略也有失误的时候?另外,荣盛石化的新能源转型,真能成为救命稻草吗,还是说只是一场赌局?对于这些问题,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