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I机械密封系统的冲洗流程可以理解为"带压润滑+主动散热"的闭环控制体系。以Plan 23方案为例(高温工况典型配置),各组件协同工作是这样的:
1. 冲洗液源取自泵出口高压侧
通过限流孔板(Orifice)降压后,约保持0.5-1.5bar压差进入密封腔。孔板直径通常控制在3-6mm,既保证流量又防止虹吸效应
2. 视镜(Sight Glass)装在冲洗管路上
操作工通过这个透明观察窗能看到两点:冲洗液流动状态(判断是否堵塞)和介质颜色变化(及时发现密封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
3. 冷却系统包含板式换热器
在循环回路中布置换热器,把密封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典型设计指标是控制密封腔温度不超过80℃,换热面积根据泵功率计算,一般每100kW配0.5m换热面积
4. 密封冲洗液形成动态润滑膜
冲洗液进入密封动静环间隙,形成3-5μm厚度的流体动压膜。这个液膜有三个作用:润滑碳化硅密封面、隔离工艺介质、带离摩擦热量
5. 填料箱(Stuffing Box)作为缓冲腔
在双端面密封结构中,填料箱储存隔离液(Barrier fluid),通过加压系统维持比密封腔高0.2bar的压力,防止工艺介质外泄。单端面密封时则作为冲洗液回流通道
整个系统运行时,关键参数需要监控:
- 孔板前后压差(用双压力表监测,压差波动超过20%需检查孔板)
- 视镜流量(目视判断,正常应有连续液流)
- 冷却器进出口温差(控制在15-25℃区间)
- 密封腔温度(超过90℃会触发高温报警)
实际应用中常见问题处理:
当视镜显示流量下降时,先检查孔板是否被固体颗粒堵塞(常见于含催化剂工况)。若冷却效果变差,要排查换热器结垢情况(可测循环水电导率判断结垢程度)。填料箱液位异常通常意味着机械密封已发生磨损,需要停机检修。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