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为因素致气候变化获科学界认可
英国在线期刊《环境研究通讯》刊登的一份新调查显示,科学界认为当前气候变化应该归咎于人类活动——约97%的相关论文认为,气候变化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的研究人员,对超过4000份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论文进行评估。这些涉及气候变化问题的论文都经过同行评审。结果发现,其中97.1%的论文认为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发,仅有0.7%的论文对此持不同意见,2.2%表示原因尚不清楚。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结果再次证明,目前科学界对气候变化成因的意见基本一致,持不同观点的比例“微乎其微”,但学界共识与民众认知之间仍存鸿沟。
气候变暖改变全球渔业版图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越来越多种类的鱼游向更冷、更深的水域,从而改变全球渔民捕捞作业的版图。研究人员分析了1970年至2006年间,涵盖全球多数渔业资源的52个海洋生态系统的捕捞数据,结果发现他们跟踪的968种鱼和海洋无脊椎生物中的很大一部分,已逐渐从它们原本的栖息地转移到更冷、更深的水域。研究人员说,随着这些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向高纬度转移,热带地区不会再有别的生物来填补它们的缺失,这将导致热带地区可捕捞的鱼类日渐减少。这种现象会带来多方面影响。对发达国家来说,这会增加渔业成本,作业船队可能要前往更远的海域才有收获。而对于许多处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的一个重要食物来源可能会逐步消失,危及这些地区的食物供应安全。
胚胎筛选新技术可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胚胎出现非整倍性变异等,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后最终流产或产下不健康婴儿的重要原因。一家名为“卡利生育组织”的机构发现,这种问题胚胎在早期发育时有两个节点会表现出异常,即从密集束细胞变成微小的囊,以及囊开始充满液体两个阶段。研究人员根据这一特性,开发出一套为胚胎健康程度评级的计算机程序,可将早期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分为三等。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评估了88个胚胎的健康风险,结果在被评为“健康风险低”的一组中,有61%最终产下健康婴儿,而被评为高风险的一组则全部失败。研究人员说,新技术通过对胚胎质量的早期筛查,有望将体外受精并成功生育的概率提高至约78%,成功率比当前同类辅助生育技术高约3倍。
脊髓能整合大脑的动作指令
日本最新研究发现,脊髓实际上会整理并统一管理大脑皮层的指令。研究人员在猴子的脊髓上安装电极,记录并分析猴子抓取物体时神经细胞产生的电信号。通过比较脊髓与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活动,他们发现脊髓中传递“开始动作”信号的细胞比例比大脑皮层低,但是统一管理“开始动作”和“维持动作”信号并发出指示的细胞比例比大脑皮层多约20%。研究人员认为,肌肉最终只根据统一的指示运动,如果能够进一步弄清脊髓的作用,也许能够帮助恢复脊髓损伤患者的手脚功能。之前研究认为,脊髓只是大脑皮层指令的“通道”。
亚洲瓢虫拥有“生物武器”
德国吉森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亚洲瓢虫体内存在一种名为“微孢子虫”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显然不会危及亚洲瓢虫,却能对欧洲瓢虫产生致命打击。亚洲瓢虫因其好吃蚜虫的天性被美洲、欧洲的一些国家引入用于生物防治。不过,瓢虫还有偷吃同类虫卵和幼虫的习惯。欧洲瓢虫如果吃了亚洲瓢虫的虫卵或幼虫,便可能因微孢子虫而毙命。另外,吉森大学研究人员在亚洲瓢虫体内发现多种抵抗病原体的防御分子,并试图借此研发新型药物。例如,从亚洲瓢虫体内提取的Harmonin蛋白可有效对抗结核病和疟疾的病原体。研究人员此前发现亚洲瓢虫体内有大量“抗菌肽”。不过,这些抗菌肽及Harmonin蛋白在多大程度上让亚洲瓢虫有能力抵抗微孢子虫,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远古液态水隐藏生命起源线索
一支由英国和加拿大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处深达2英里的矿洞中发现了距今数十亿年之久的液态水。最新的研究显示这些液态水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化学物质,被称为维持生命的水。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远古液态水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水,科学家还提出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在火星上寻找液态水。研究人员还在其中发现了甲烷、氢气以及不同形式的同位素。事实上,这些液态水与深海热液喷口周围的条件类似,氢气和甲烷来源于远古液态水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天然放射性元素也参与了这些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能量,这也使得微生物群落可以在没有太阳光能量来源的环境下生存数十亿年。
疟蚊爱闻汗脚臭味
对于携带疟原虫的冈比亚按蚊而言,人脚所散发的阵阵臭味闻起来就如同一个烘烤出炉的新鲜蛋糕一般。研究人员用穿了约20个小时的尼龙长筒袜收集了脚上的味道,随后他们将袜子放到笼子里,并让笼子里的蚊子落到袜子上,而蚊子试图用自己的口器戳穿袜子叮咬人脚。实验结果证明,与未感染疟原虫的蚊子相比,感染的蚊子被人脚气味吸引的可能性是前者的3倍。然而,人周身充斥着许多种化学物质所散发的气味儿,这使得辨认究竟哪一种气味才是蚊子所喜欢的变得非常困难。
银河系发现太阳“孪生兄弟”
来自巴西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和日本国立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发表声明说,结合使用位于夏威夷的“昴”号天文望远镜和欧洲“科罗”天文卫星,根据质量和化学组成等判断恒星演化阶段的主要指标,他们认为在银河系的麒麟座中,有一个太阳的“孪生兄弟”。这颗名为“科罗Sol 1”的星体的质量和化学组成都与太阳相同,自转周期29天左右,也与太阳类似。不过其年龄高达67亿岁,比太阳大了约20亿岁,这也是迄今发现的距地球最远的太阳“孪生兄弟”。该星体有助于了解太阳今后的演化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俄罗斯制造出第一批“安加拉”运载火箭
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5月22日宣布已制造出第一批“安加拉1.2PP”轻型运载火箭。该中心发布消息说,“安加拉”火箭首次发射的日程已确定,用于首发的火箭将于本月运往普列谢茨克发射场。首发时间窗设定在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5月。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还在制造“安加拉”系列的重型火箭——“安加拉-A5”,该火箭预计于今年11月被运往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根据此前俄航天部门的消息,“安加拉”重型版的首发时间应在2014年。“安加拉”是俄罗斯自主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它包括轻、中、重型3个级别,可将2吨到40吨的有效负载送入近地轨道,将最多约7吨有效负载送入地球同步轨道。俄航天部门打算让其逐步替代目前俄商业发射的主力——“质子”运载火箭,后者预计在2020年后被淘汰。(张章整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