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研究生答辩季节,学校宣传栏里贴满了硕士、博士答辩通知。不过,笔者看到手上一份份粗制滥造的学位论文,不禁感叹学位论文正在急速贬值,整体可参考性大幅降低。
全国每年有百万篇学位论文产生,全部收藏在国家图书馆。从目前学位论文的学术参考价值来看,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意义也在消失。造成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之一,则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集中答辩。
当下,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纷纷给研究生提交论文和进行答辩设定最后期限,超过期限就要延迟半年。但是,在目前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很少有研究生愿意延迟半年把论文写得漂亮一些,多数研究生只是匆匆忙忙完成学位论文,导致论文粗制滥造现象严重。
记得10年前,我国并不要求集中答辩,什么时候都可以提交论文,什么时候都可以答辩。这样,研究生可以从容地写,导师可以从容地改,答辩可以从容地进行,学位论文自然可以写得好一些。而现在,高校和研究所一般要求5月前提交论文,不管研究生数量多少,答辩集中在一个月内全部完成。这样整齐划一的安排无视不同学科、不同课题、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使研究生学位论文成了类似工业生产线制造的产品。
其实,中国研究生已成为“中国制造”的另一个代表,而中国制造曾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现在,中国工业界正努力改变“中国制造”所包含的不良形象,教育界却在步工业界的后尘,大批量地制造不合格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该满足数据翔实、结论可靠、写作规范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价值,这就要求论文经得起仔细阅读和推敲。不过,不管研究内容优劣如何,学位论文当下普遍存在错别字多、图表引用张冠李戴、结论牵强等问题,导致论文可读性差、结论似是而非,读后让人困惑更多,参考价值低。
为提高学位论文的可读性和学术价值,除选题外,认真撰写也是重要环节。如果不要求集中答辩,学生认真写、导师有足够时间修改,是可以阻止论文学术价值进一步丧失的。因此,笔者强烈呼吁,教育主管部门放弃只是便于管理的集中答辩方式,恢复原来的合适制度。
(作者系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