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2643|回复: 2
收起左侧

在实际设计中,塔板效率如何确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8 23:00:1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馏塔,吸收塔和萃取塔,我们计算的都是理论板,实际板是通过一些经验公式求取总板效率进而算出,但这些经验公式有时候与实际相差甚远。
为了能够获得更接近实际的板效率,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总板效率一般都是如何确定的呢?另外,实际设计为了保险起见,还需要有个安全系数,这个系数一般为多大呢?
非常感谢!

评分

参与人数 4韶华币 +16 收起 理由
幽谷猿啸 + 4
Wordsworth + 1
abingchem + 10 积极发表议题
zy7181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8-28 23:00:14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情况选择40~60%,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23:00:14 显示全部楼层
40-60%,不再有安全系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8 23:00:14 显示全部楼层
常规塔板常规体系,可以自己定。特殊一些的还要厂家给定效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塔板效率的确定和安全系数的选择,结合工程实践经验说几个关键点:

1. 总板效率的确定套路:
- 先抠现有装置数据:同类型物系(比如甲醇-水体系)的工业装置运行数据最靠谱,直接拿实际板数和理论板数反算效率
- 中试数据优先:对于新开发的工艺包,老老实实做冷模试验(比如直径300mm的玻璃塔)或热态中试,实测Murphree效率(气相单板效率)后修正
- 组合拳打法:先用O'Connell关联式(考虑相对挥发度与液相黏度的乘积)给个基准值,再结合Drickamer-Bradford法(基于物系类型分类)做交叉验证
- ASPEN的EDR模块(严格塔板效率计算器):输入实际物性参数和塔内件结构参数(比如筛孔直径、堰高)后,能给出更贴近实际的计算值

2. 不同类型塔的效率经验范围(常规塔内件):
- 精馏塔:50-70%(比如常压下的烃类分离)
- 吸收塔:20-40%(特别是高粘度胺液脱硫体系)
- 萃取塔:15-30%(受两相接触效率影响更大)
特殊物系要打折,比如含固体颗粒的体系可能直接砍半

3. 安全系数的实战操作:
- 新工艺首套装置:理论板数直接乘1.5-2.0倍余量(见过环氧乙烷吸收塔设计直接翻倍的案例)
- 成熟工艺:取1.2-1.3倍(比如炼油常减压塔)
- 特殊风险点叠加:比如高结焦倾向+操作弹性要求大,可能叠加到1.8倍
有个潜规则:国内设计院普遍比国外承包商多加10-15%余量

4. 保命操作:效率敏感性分析
做方案时一定会拉个效率-理论板数曲线,比如从30%效率到50%效率对应的实际板数范围,结合设备投资变化找平衡点

举个实例:某甲醇精馏塔用O'Connell公式算出效率68%,但实际取了55%。因为物系中含有微量重组分会导致液相黏度升高,设计时主动打了0.8的修正系数。最终安装时比理论计算多加了3块实际板,开车后分离效果刚好达标。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5-15 23:55

Powered by 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