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2710
|
东方网11月2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眼下,中国正迎来用人单位招聘和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用人单位扎堆招聘,学生求职的花费也一路高涨,“求职成本”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常常谈起的苦涩话题。
“求职路上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去年毕业现就职于天津一家国企研究所的张洁说,“网申、笔试、面试,每投一个新的单位都周而复始。特别是银行的网申最让人崩溃,基本上每一个都要做一个下午。”
种种吐槽背后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生动写照。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虽然尚未公布,但不少求职者感到形势依然严峻。“市场想要包子,高校却送来面包”“一边是大学生求职难,一边却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在就业难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屡被诟病。
专家分析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和转型,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但相比之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步伐却是缓慢的。
“现在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脱轨现象十分明显。一些高校专业设置大而全,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失去核心竞争力,在求职中遇到困难也就难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全安说。
在很多大学生的求职成本清单中都有一项是“考公务员”。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基本保持着“百里挑一”的热度。在国家级公务员考试之后,还有省级、市级公务员考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必须尽快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对公务员建立起更严格的考核机制和淘汰机制,使他们能进也能出,能上也能下,彻底砸碎这只‘铁饭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