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371|回复: 0
收起左侧

[行业新闻] 上海轨交能否“二次节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别推荐:《2011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年鉴》

  本报记者 章迪思

  作为低碳出行的最佳方案之一,上海地铁不仅为城市交通起到了有效分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作用,在低碳减排、节能降耗方面也贡献巨大。据统计,上海轨道交通每百公里人均能耗仅为小汽车的5%、公共汽车的60%,成为许多上班族的出行首选。

  但是,随着上海地铁的车辆不断增加和线路的不断延伸,轨道交通总体能耗也在不断增加。在不降低服务水平、确保运营安全的同时,作为低碳典范的轨道交通是否还有“二次节能”的可能?在昨天举行的“杨浦区‘绿色土木’创新热点——城市地下空间的节能减排和环保问题”院士沙龙上,与会专家讨论了这一问题。

  据了解,从2010年起,上海地铁已经陆续实施一系列节能方案,从列车车厢和车站两方面对症下药。车厢方面,给部分车厢换上国产冷热一体化变频空调,可根据客流大小调节车厢温度,具有节能和提高舒适度的双重优点,实测数据显示,制冷节电率约30%,制热节电率约60%。车站方面,通过智能控制通风系统、空调智能控制系统、纳米增光照明等方式,也实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在会上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设想。孙钧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在国外看到过“没有一扇窗,也有阳光照”的地下照明应用案例——用光纤把太阳光导入地下。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实现这一点并非不可能。具体来说,先在地面上安装有定位功能的采光器,可以像向日葵一样跟着太阳不断变换旋转角度,确保收集到尽可能多的阳光,然后通过多面透镜将阳光汇聚到石英光导纤维,再由光导纤维将其导入地下。原先只能直线传播的自然光顺着这些吸管大小的石英光导纤维,就可转弯、扭曲,导入任何地下空间。

  传统的轨道交通能源供应来自火电,孙钧院士提出,适当的情况下,也可考虑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让低碳的新能源与低碳的轨道交通相结合。去年6月,欧洲首条由太阳能提供动力的铁路隧道正式启用,隧道全长约3.2公里,位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是巴黎至阿姆斯特丹高速铁路的一部分。超过1.6万个太阳能电池板被安装在隧道所在的山体表面,可以为沿线的4000多列火车以及车站提供电能。不过这个方法对于上海也许并不适用,一来上海的轨道交通路网已相对成熟,要引入太阳能意味着对整个系统将全盘再造,成本太高昂;更重要的是,上海的太阳能资源并不丰富,这一构想更适合太阳能资源丰富、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且有计划建造地下铁路的西部地区。

  对于上海的轨道交通来说,目前比较可行、且有低碳潜力可挖的是车站照明,不少专家建议用LED灯取代传统节能灯。每个LED灯理论寿命长达3万小时,不但可减少维修和替换成本,还可节约30%左右的电能。如果与后台的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相结合,不同的车站就能根据不同的环境需求,对照明亮度进行调控,让乘客获得更舒适的候车体验。

来源:解放日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帅妹mechen的微博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1-12 12:06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