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环保框架内缩减钢铁产能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有两个:一个是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出台《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指导意见》,计划在未来5年压缩8000万吨的总产能。另一个是9月17日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目标是到2017年底,天津市钢铁产能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山西省淘汰670万吨,山东省淘汰炼铁产能2111万吨,炼钢产能2257万吨。河北省压缩淘汰6000万吨以上,相当于砍掉其总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1年,重点统计的钢企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4.46千克下降至1.53千克,烟粉尘排放量由4.59千克下降至1.1千克。但与国际先进的排污标准仍有较大差距。早在2009年,德国蒂森钢铁公司吨钢烟粉尘排放量已达到0.42千克,韩国浦项仅有0.14千克。这说明我国钢铁业环保工作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从环保政策部委配合情况看,各部委也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工信部于今年4月2日、12月9日分两次公示了160家钢企,符合其2010年发布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其中河北省钢企有35家。在环保方面的硬性标准就是:钢铁企业须具备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环保部门核定的总量控制指标。配套必要的污染物治理设施,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并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在这160家钢企中,有93家是纳入中钢协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产量占7成左右,其生铁、粗钢产量占比,从2012年的72.16%、69.16%,提高到2013年1-11月份的72.97%、69.31%。这些数据表明,在粗钢产量再创新高的情况下,大型钢企仍处于大规模扩张中。这也符合了产业政策中的“上大压小”原则。
但从历史上看,环保对于缩减钢铁产能的努力证明是被扭曲的,1999-2013年的14年间,高炉强制淘汰标准从2005年的200立方米到2007年的300立方米,再到2009年的400立方米。产能却从1999年的1亿吨,一路飙升到2013年的9.8亿吨。钢铁业产能进入了越压缩越扩产的怪圈。直接原因是环保成本的增加换不来市场份额的大幅飙升。另一个阻碍环保政策实施的是就业与税收压力,按行业内通行的说法,1吨钢需17名工人,河北化解6000万吨钢铁产能,就要考虑超过10万人的再就业。而钢铁生产带动的上下游就业约为1:5。河北省一下子多出50多万就业人员需要安置,几年内影响直接和间接税收370亿元。这对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来讲,是难以承受的。
此资讯来源于中国废钢交易网http://feigang.99114.co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