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7
- 注册时间
- 2014-8-28
- 积分
- 77
|
本帖最后由 zezea 于 2014-10-17 14:38 编辑
编者注:德国正视创新,因而其机械与工业位于世界前列,日本正视设计,因而其产品畅销全球。正视什么,什么才有做好的可能,中国的工业设计一直未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要如何才能够拯救中国的工业设计?中国工业设计崛起的道路该怎么走?本文给我们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
以下为原文:
正视,是一种态度。
正视什么,什么才能做到最好。
德国正视创新,“德国制造”才得以正名。 (注:“德国制造”原指剽窃英国技术的仿制,是假冒伪劣、价廉质次的代名词。1877年德国开始把“用质量去竞争”定为首要目标,在设计上大力创新,在质量上严格把关。逐渐产生了大众、奔驰、宝马、保时捷、西门子、博世、拜耳、巴斯夫等世界知名品牌,让德国制造成为品质、科技、耐用的代名词。)
韩国正视工业设计,涌现出像三星、起亚这样的企业,三星产品以最接地气的创新,使得三星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美国的苹果、日本的丰田……
正视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价值自然被发挥出来! (注:狭义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创新是工业设计的灵魂,注重物与人,与环境的关系。)
我们国家已经在正视工业设计了,你开始正视工业设计了吗?
企业需要正视工业设计
在国家正视工业设计的影响下,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真正在实践工业设计的企业比例还是非常低的,更别说实践工业设计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企业更是寥寥了。于是乎我们会问:
1工业设计能够为企业的产品提升价值却企业为何不待见?
2为何企业在实践工业设计并未取得预期的效益?
引起以上现象与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的国情有关,来料加工的方式让企业产生了惰性,虽然政府鼓励企业制造到智造的升级,但企业并不太愿意在产品开发上进行风险性尝试是其一;多数企业具有短期逐利性格,任何改变都希望马上见效,然而开发产品不但具有风险,更重要的是苦心经营的过程,犹如春天播下一粒种子要到秋天才能收获一粒种子,更何况种子成长过程中要精心呵护与付出,这为其二;莫比乌斯环企业无法驾驭工业设计(主要指企业的设计管理),与企业没有建立设计方向与标准有关,也与企业驾驭工业设计资源(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有关,并且产品经理(从某些方面来讲设计管理充当的是产品经理)的角色企业难有,更何况产品经理的运作方式会改变企业原有的组织形式,这势必也是一道墙,是其三;工业设计内容包含产品以及与其发生关系的所有,是指产品起止的全过程,然而国内的工业设计公司大多数属于被严重阉割到只剩下外观设计的设计公司(能把外观设计做好的设计公司为数也不多),这虽然与企业的短期行为需求有关(市场有需求),但从长远来说这样的需求关系会阻碍双方的发展,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按照工业设计完整的过程进行产品设计,是可以提高产品乃至产品生态的成功概率的,是其四。
综上,企业正视工业设计需要做的工作有:
1 企业需心态改变,由被动变主动,不能等到企业问题扩大化的时候才去解决,以及不能是政府推着走,而是要有主动意识;
2 企业需将工业设计视为投资心态,而非投机,并且是战略性长期投资,企业效益以及企业形象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3 企业需要能够自我驾驭产品开发战略,从而能更好的应用外部设计资源,从而慢慢形成设计管理团队,国外设计管理做得好的企业比如苹果、阿莱西(图1)、B&O,国内比如联想、小米、美的;在这方面做得还算不错长期性投入工业设计。当然企业也可以成立自己的工业设计中心;
4企业需将工业设计思维融入到产品的各个环节中,而非只是看到外观设计的表象,当然什么样的产品设计的重点是有区分的,如果是成熟性产品的改良升级从外观角度体现品牌特点、以及如何让使用者得到更好的体验去考虑也未尝不可,因此企业需要进行自我诊断,首先将工业设计应用到最能体现企业目前价值的地方。
工业设计公司需要正视工业设计
前面提到企业需要通过工业设计进行华丽转身,需要应用外部资源(连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应用外部资源来提升企业能力)。于是乎我们会问:
1工业设计对于企业来讲属于咨询公司,而工业设计公司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具备咨询资格呢?
2工业设计公司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帮助企业提升产品以及产品生态的价值呢?
工业设计公司需要什么资格?有能够驾驭工业设计本身的体系,做到无论是什么样的客户、什么样的人员调动,都可以保证设计的输出质量不减,能高质量解决客户问题,比如IDEO(IDEO更侧重工业设计诊断咨询)、麦肯锡管理咨询,做到确实不易。是其一;工业设计具备操作完整项目的实力,并且能够或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需要拥有这样的经验要么是在企业一线的设计总监角色并且取得了成果,要么与这样的人一起工作学习而获取的经验。船用锚机其实不难发现IDEO也好,麦肯锡也好,里面的成员出生都有赫赫有名的企业工作经验背景。是其二;刚提到了体系与经验,还有一项非常重要——就是资源统筹能力,资源包含在工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大数据、人因研究、CMF、专利、DFM、供应链、电子商务等),这些工业设计背后的资源力量直接决定了设计公司为企业做的案子的实战性,并且能有的放矢的在企业缺乏的某一方面资源给与支持,资源应用得当能增强产品设计的落实能力,并且能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取得显著的成效。是其三。
工业设计公司如何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及产品生态的价值?首先,工业设计公司不但要具有上面所提及的资格,更重要的是设计公司要和企业一起做设计,让设计以及设计思维慢慢融入到企业中去(反之企业的实际不同情况也会让设计公司有不同的发力侧重点),让大企业能更好的应用工业设计公司资源,让中企业慢慢形成自己的工业设计部门,让小企业具备工业设计的思维去开发产品。也许前期是由设计公司引入设计思维到企业中,也或许前期是由企业发出需求而让设计公司参与,总之是设计公司与企业一起参与进来做设计。其次,作为设计公司需要做到的是如何以更简单、更直观、更具有体验感的愉快而轻松的方式让企业人员融入,而作为企业需要做到的是如何去除甲方的姿态而同等的与甲方合作并融入。在融入方面笔者认为IDEO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最后,设计公司也必须长期持续关注企业产品开发并深入融入其中,深度参与、持续专注、持续建立成企业产品生态,企业逐渐释放出由量变带来的质变效应。设计公司必须具备责任感,专注。
与工业设计相关的组织也需正视工业设计
无论是工业设计园区、工业设计协会还是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将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更好是一种方法与路径,而让中国由“制造”向“智造”则是当前最重要最直接的目的。因此直指核心不代表只是外围的呐喊(从目前来看呐喊的对象好像更偏重与对政府的,对企业的好像不多,为什么?值得思考),而应该是以制造业的企业为核心对象,而建立起的系统促进方案。
工业设计园区全国遍地开花从一家到几十家并逐年递增,出现了业内空前繁荣的景象,并且工业设计园区基本由政府牵头投资的,不难看出各个地方的政府对当地企业的升级转型的重视程度。我相信政府是非常重视工业设计的,而建立园区的企业也是在推动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我也希望工业设计园区不单单面向工业设计公司偏多,毕竟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企业才是主体,设计外包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而已,外围最大的作用是催化剂,而真正领导制造企业变革的自由企业自己,自有自己才能掌舵。我们期待工业设计园区所带来的集群效应能真正反映到制造企业内部去,而不会出现像吴晓波著作里说到的软件园那样。
工业设计协会同样遍地开花,同样工业设计协会对于连接制造企业与设计资源以及推广工业设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各个地区的工业设计协会根据当地产业情况也形成了自有的特点,虽然工业设计协会也关注到了制造企业的发展,但过多的偏向像设计公司这样的外部资源,推动企业重视以及实施工业设计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期待工业设计协会的资源效应、协调效应会更突出的让企业得到实质上的转变。
而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杂志社共同发起并会同国内地方相关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于2006年举办,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承办的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奖项,以德国红点设计奖为蓝本,以企业实际生产出来的创新产品而参评主体(自然而然的让设计资源融入进去,包括外围设计公司),强调工业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实践成果,在推动我国工业设计终端方面作用巨大,并且在制造企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树立了企业标杆,拿成果说话,鼓励企业将工业设计应用起来并取得预期的成效。
政府对外围的投入是巨大的,如何让外围的力量渗透到制造企业中去,是我们更要正视的内容。也许这是我们工业设计推动者接下来更要去面对的问题,不要迷恋在路途中,更不要迷失在路途中,目的地在对面,在企业中。
正视,不是一句话,而是发自肺腑的行动,是具有民族感的那种。虽然前进的路上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正视,让我们坚定了路线。正视工业设计,让工业设计的思维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最终让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形象得到阶梯式提升,让设计师的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文章作者:郭公兵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