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法PVC:还要不要搞?要怎么搞?
近期,随着《水俣公约》的签订,国内外对发展占我国聚氯乙烯(PVC)总产能80%以上的电石法PVC的争议声再次响起,主要是认为其高污染和高耗能。那么,电石法PVC真的不绿色吗?究竟要不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要怎么发展?中国化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多方调研。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大力发展电石法PVC,不断拓宽PVC应用领域,既是企业本身的需要,也是上下游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氯碱产业安全和我国发展PVC新材料的需要。
①图为新疆中泰集团阜康工业园热电厂。 (企业提供)
②图为本报记者正在相关企业调查采访。 (企业提供)
经济发展贡献颇多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尽管面临社会上出现的不和谐音符,但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电石法PVC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巨大。目前电石法PVC生产主要集中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变落后面貌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无论是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还是节能环保角度考虑,电石法PVC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理应得到支持和发展,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对发展电石法PVC有新的正确定位。
他们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不要简单地“一刀切”。比如在新疆地区,可根据新疆的地域特点,根据国家对新疆采取的差别化产业政策,发展适合新疆区域情况的产品并给予相应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发展清洁煤化工路线,真正让企业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PV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说明电石法PV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样功不可没。我国是PVC生产大国,2013年,国内PVC总产能达2746万吨,电石法PVC占到80%以上,当年的PVC产量为1500多万吨,电石法PVC产量为1370万吨,也占到80%以上。中国还是世界上PVC的消费大国。世界各国都在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减少对矿产资源及木材的消耗。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加上PVC应用领域的拓宽,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塑料型材、管材以及医用输血管、输血袋、汽车底盘塑料防腐涂层、发泡拖鞋等产品的生产。”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赵永禄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
“不仅如此,电石法PVC的生产还涉及到很多产业。如果电石法PVC产业消失了,既会牵扯到上游的煤炭、兰炭、煤焦油、电石、机械制造,包括电极弧、电极壳以及石灰石开采等在内的一系列产业,还会影响到下游塑料加工产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赵永禄强调说。
原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国民也表示,电石法PVC除了对上游产业链和对下游国民经济的带动,还有一大作用是PVC在新材料开发上具有很大的潜力。根据中国塑协硬质PVC发泡制品专委会统计,得益于国家对于建筑物节能的要求,PVC在硬质发泡制品领域的需求每年正以20%的速度增长。由于PVC的阻燃性能也很好,下一步在很多应用领域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张国民还告诉记者,如果中国不再生产电石法PVC,最受益的将是国外拥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和港口物流仓储优势的地区和企业,因为中国自身能源结构的特性决定了在我国发展乙烯法产业缺少竞争实力。
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理事长李军介绍,尽管中国宏观经济进入到一种新常态,跟前些年相比,增速明显放缓,但是从PVC的人均消耗量来看,中国大陆去年的人均消费量大概是11.5千克,跟欧洲、美国相比,还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而美国人均消费量已达24千克。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内未来市场的潜力依然存在。
符合能源安全需求 产业不能退出舞台
如果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和越来越广阔的应用领域,说明我国发展电石法PVC存在的重要性的话,那么中国的资源禀赋又决定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泰化学董事长王洪欣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PVC产业,一定要结合中国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PVC的生产方法有两种即乙烯原料路线和乙炔原料路线(电石法PVC),其中电石法PVC为中国的一大特色,填补了世界空白。由于我国特殊的资源结构,即‘富煤、缺油、少气’的特点,决定了电石法PVC在我国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中国每年需要5亿吨原油,但自己只能生产2亿多吨,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左右。因此,从能源战略角度考虑,在中国一定要大力发展电石法PVC,这已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需要。”
赵永禄也表示,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如果大力发展乙烯法PVC,对中国原油的进口量和表观消费量都将形成较大的压力。乙烯法PVC每生产1吨产品需要消耗0.5吨乙烯;生产1吨乙烯又需要12.5吨的原油,相当于每生产1吨乙烯法PVC,需要消耗6.25吨原油。我国去年的电石法PVC产量达1370万吨,如果全部改为乙烯法路线,相当于一年要多消耗1亿吨原油。
“中国要再进口1亿吨原油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是没有原料来源和渠道;二是这么大的运输量,一旦发生能源安全问题,对中国的原油进口将造成很大威胁。因此,电石法PVC的存在对替代石油的贡献巨大,对中国的能源战略安全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另外,中国的乙烯本身就短缺,需要进口,如果再用它来做PVC,乙烯的供应就会更加紧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赵永禄强调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伟善认为,发展电石法PVC从替代石油角度来说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原油自给率不足,60%需要进口,而且国内也不可能发展那么大量的乙烯,上一个100万吨/年乙烯项目,就需要配个12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原油进口增加会对能源安全带来影响。现在原油价格虽然已降至80美元/桶,对国内煤化工产业是一个冲击,但中西部的电石法PVC企业如果能够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把下游产业链做长,发展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王洪欣进一步谈到,一方面,国内对PVC的技术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对电石法PVC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另一方面,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考虑,如果中国自己不能生产PVC,而是全部依赖进口的话,那么国外会将它的价格炒得非常高,最终成本会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因此是否大力发展电石法PVC,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来考量。
“中泰集团正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满足市场需求,把普通的大众产品上升到高端的差异化产品,摆脱同质化、低端化竞争,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目前中泰化学主要围绕PVC改性、下游产品市场应用拓展等课题进行研究,并与浙江大学和厦门凯纳公司共同研究石墨烯如何对PVC原位聚合进行改性方面的技术,随着电石法PVC技术的不断成熟,电石法PVC树脂质量将逐步与乙烯法PVC树脂相媲美。”王洪欣说。
张国民认为,生产PVC不能完全依赖国外的原料,要实现自给。因为牵涉到国家能源安全,对这个问题要全方位地看,不能孤立地看待,要看到其中隐含的风险,要考虑到能源安全的协调问题以及环保与经济的协调问题。具体来说,我们从国外进口PVC原料的方式有三种:一是进口乙烯,二是进口二氯乙烷(EDC),三是进口VCM。国外为了打击我们的电石法PVC,先会把VCM的价格压得很低。
“国内已经有企业为了进口VCM,在港口建了许多的VCM储罐。现实情况是,当中国市场需求起来之后,国外又把VCM价格炒得很高,之前不少建罐的企业都吃亏了。”张国民强调。
循环经济已成主流 产业步入绿色发展
目前,电石法PVC产业已经步入循环经济发展轨道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也是众多业内人士认为其应该大力发展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环保瓶颈不断解决,为长期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中国电石法PVC生产企业经过共同的努力,“三废”治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环保的瓶颈问题不断解决,清洁的生产模式已经建立。在电石渣综合利用方面,电石渣水泥技术在中国取得了突破,目前大型电石法PVC生产企业基本配备了电石渣水泥装置;与此同时,电石渣的综合利用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电石渣脱硫技术也得到较快的推广。
“对于美丽化工这个词语,在新疆的化工企业有着更好的体现。也许在内地新建一个新的化工厂会破坏庄稼、破坏绿地,但在新疆大部分地区都是荒滩戈壁,建立一个企业就绿化一片戈壁,建立一个企业也是建立了一片小的生态环境。以中泰阜康能源公司为例,在企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公司对园区周围1.4平方千米的戈壁进行了绿化,营造了区域范围内小的生态气候。同时企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的原则,园区绿化用水全部来自装置循环处理,做到了废水‘零排放’。” 新疆中泰阜康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文军说。
其次,在废弃物治理方面,2012年起,国内大型电石法PVC企业在电石炉气利用上取得了新突破,在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针对电石法PVC生产工艺中的汞污染问题,目前中国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并已积极行动起来,汞污染关键技术已经研发成功,并在行业内快速推广,中国电石法PVC企业完全可以按公约要求履约。
赵永禄告诉记者,现在的电石法PVC行业已今非昔比。这几年全行业不断实现技术进步,其中,中泰集团的电石法PVC一直在走创新之路,已经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天业集团也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新技术的应用、强化管理、清洁生产,能耗指标的降低,环保标准的提升、安全技术的应用,都为电石法PVC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科技支撑,提高了其发展质量,使得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内涵。
针对电石法PVC的所谓“环境污染”问题,冯文军说,解决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公司80万吨/年PVC的装置,平均每天的产量达2400吨,同时将副产出7000吨含水在40%的电石渣,企业把它100%地转化成生产水泥的原材料。另外,在80万吨/年PVC项目建设期间,公司投资1亿元,在氯碱行业内率先对氯乙烯装置地下做了防渗处理,来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
“这个装置开起来以后,我们同步建成的还有含汞废水的处理装置。针对废酸,我们上了常规解析和深度解析,两套解析配合使用,做到所有的废酸全部回用;针对废水,我们配套上了一套含汞废水浓缩蒸发工艺,将废水进行处理回用,使所有的废酸、废水实现零排放。”冯文军强调说。
西部发展更具优势 产品质量明显改善
中国应该在哪里发展电石法PVC,受访者普遍认为,中西部更具比较优势。
“在新疆发展产业要高载能化,因为新疆能源比较丰富,你让他像东部地区发展加工业、高科技产业也不现实。根据能源转化需要,就是要把低附加值的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电石法PVC就成为必然。”王洪欣说。
孙伟善认为,在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电石法PVC,关键是实现了煤炭产业链的延伸,这样既发挥了资源优势,又为中西部氯碱企业发展精细化工提供了原料基础。
“在电石法PVC的产业链条中,电石生产必须使用兰炭和石灰石,兰炭在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尾气包括煤气和煤焦油,煤气不仅可以做合成氨、甲醇等产品,还可以解决居民用气;煤焦油提取出来的苯、萘等可以进一步生产其他精细化工产品,解决了中西部发展化工缺少苯、萘及芳烃资源的短板。另外,电石向下做的化工产品与乙烯下游化工产品是相同的,只是成本问题。乙烯可以做乙二醇、1,4-丁二醇,电石同样也可以做。”孙伟善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
李军强调,中国是一个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而乙烯资源比较稀缺国家,在这种能源结构的背景下,中国最具特色的就是电石法为主的PVC工艺路线,到2013年电石法PVC在国内PVC总产量中已经占到82%的份额,相信今年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上升。
“在中西部地区,这种特色更得以充分发挥。目前我们中西部很多氯碱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从过去单纯地生产氯碱产品,发展成为园区化、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全产业链结构。包括宜宾天原公司在内的西部企业,都有很好的产品链设计,在这样的设计下,在一个园区内形成的循环中,其一体化、规模化和环境友好都得以充分体现。与若干年以前的电石法PVC企业相比,现在的氯碱企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解决了汞污染的问题之后,电石法PVC在中国是可以持续发展的。”李军说。
在赵永禄看来,电石法PVC对西部经济的支撑和发展,对西部承载中国高载能行业的转移,包括新疆的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分析认为,西部发展该产业具备三大优势。
首先,资源优势。西部是中国的能源和资源,包括煤炭、电石、原盐的产地和富集地,电石法PVC这种对资源依赖性很强的行业,如果能够利用当地的资源和能源优势,将其转变为经济优势,势必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种资源和能源优势对企业而言,最直接的优势是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
“目前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中国的电石法PVC产业都在向西部转移,长江以南的电石法PVC企业不少都停掉了。因为缺乏原材料及电价高企,长江以南的吨产品电价高达0.8元以上,而在西部,从整个电石法PVC产业链条上来说,吨产品电价只有0.1元,生产1吨PVC大约耗电7000~8000千瓦时。因此在西部发展电石法PVC的成本优势不言而喻。”赵永禄说。
其次是政策优势。西部主要是承接产业转移。东南部发展高精尖产业,西部发展高载能的基础产业,各有各的优势。
再次是区位优势。西部大多位于丝绸之路的大通道上,能够辐射中亚地区,甚至到欧洲鹿特丹港,中东亚地区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需要进口电石法PVC,中国的产品每年对印度的出口量就达20多万吨。
中国化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电石法PVC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另一个原因是,目前电石法PVC的质量不断提高,与乙烯法的质量差距在日趋缩小。长期以来,电石法PVC装置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企业实力差,产品质量始终同乙烯法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影响了中国PVC产品整体质量的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电石法PVC工艺的进步,自控技术的开发应用,使电石法PVC的质量基本达到了乙烯法PVC的要求,尤其是大型电石法PVC企业,其产品质量已经完全能够与乙烯法PVC相媲美。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电石法PVC也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可以说,电石法PVC的产品质量已经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作者:郁红 来源:中国化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