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2987|回复: 0
收起左侧

[行业资讯] 基础氟化工发展前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础氟化工发展前景
         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萤石开采国,萤石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萤石出口国,但从2000年起中国萤石出口量正在逐年降低,2005年出口量降为74万吨,这对于国内氟化工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近五年来,我国氟化工平均增幅达30%,其中氟化氢年均消费增长速度为12%,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氢氟酸、氟化铝和有机氟产品(主要是氟烃原料、R22以及含氟聚合物)。
        这些年来国内市场对氟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从无机氟化工与精细氟化工来看,国内铝工业发展很快,增加了对氟化铝等的需求;纺织品配额限制的逐步取消与高档纺织品需求的增长,对高性能的含氟织物整理剂与活性含氟染料的需求也有快速增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期盼着电子级高纯氢氟酸、氟试剂及特殊氟化物的支撑;生命工程的崛起,对生理活性的含氟医药寄予很大希望;绿色农业则对环境友好的低毒含氟农药越来越感兴趣。另外,发达国家迫于环境要求及人工成本的压力,一些基础氟化物与中间体的生产正向中国和南亚国家转移,为我国氟化工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此大好形势下必须看到,虽然我国每年的萤石出口量与产量所占比例一致,也约占世界的50%,氢氟酸、四氟乙烯等生产规模总量也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的含氟化学品销售额却只占世界总销售额的3%,品种也十分有限,而且许多产品还依赖进口。从利润分配来看,这个比例还要小,这就意味着,我国氟化工只是做大了,离做强还差得多,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我国氟化工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2%左右。其中,氟化氢为9%,无机氟化物8%,含氟精细化学品12%,ODS替代品18%,HCFC-22为7.5%。在此期间,我国氟化工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将大力发展中高档产品,提高产品的自给率,侧重于提高含氟精细化学品的比例,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含氟材料。
        巨大的市场使得各地都在筹划氟化工项目,除已有的大企业外,不用说在原已拥有丰富萤石资源的省份和地区,一些新发现萤石矿的地区也在规划之中。如福建、江西、湖南、安徽、内蒙、宁夏等省市都在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氟化工产业基地,而且规划气势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除去国内较大的企业集团如上海三爱富、江苏梅兰集团、山东东岳集团、浙江巨化集团、四川晨光化工研究院等,在其它文章中另有论述,本文主要偏重于从下面几个角度谈谈看法。
        2  各地区简介
        2.1  江西
        在2006年8月,正式颁布实施的《江西省新型工业化'十一五'专项规划》中,赣州市的瑞金、兴国、会昌、宁都等四个地区被纳入江西省“十一五”期间氟化工产业基地实施范围。赣州市氟化工产业主基地位于瑞金市,规划面积为2.45平方千米。赣州(兴国)氟化工产业基地位于兴国工业园。与此氟化工配套的原料基地为:樟树市盐化工产业基地,该地区岩盐保有储量103.7亿吨,第一批招商拟建项目预计总投资为150亿元;新干县盐化工业城,该地已探明岩盐矿区面积达10平方千米,岩盐总储量23.7亿吨,萤石资源储量在300万吨以上,第一批招商拟建项目预计总投资160亿元。
        赣州瑞金氟化工基地合作项目已签约,是与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计划用3至5年时间投资30亿元~6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100亿元。第一批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150亿元。日前,产业基地150亩土地平整工作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同步启动,其中,年产4万吨氢氟酸生产线的建设工作将于年内完成。其它重点项目包括5万吨R22、12万吨离子膜烧碱等,以及各项配套措施。兴国县强势推进萤石矿产资源整合,通过购买、参股、兼并等形式,将原有27家采矿企业整合为16家,原有的9家浮选厂整合为6家,并且对现有萤石矿点实行配额开采制度,并将萤石资源向氟化工精加工企业转移。以金莹氟业为龙头,带动中萤矿业、东方华玉、宏益矿业等企业做大做强,仅今年1月至3月,氟化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24万元,销售收入4217万元。
        2.2  福建
        福建省内原有顺昌、浦城、建阳、漳平等地都有氟化工企业,近来因发现邵武市萤石矿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达320万吨以上,居福建省第一位。目前化工产业已成为邵武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氟化工产业呈现出集聚、扩张态势,每年增长速度都在30%~50%左右,仅2007年就引进了4家高科技氟化工企业,总投资近2亿元。已建成的金塘精细化工园区规划面积达2000多亩,至今已成功签约入驻6家企业。邵武安晟祺化工有限公司落户后,已正式投产,该公司以生产含氟表面活性剂系列高科技、高附加值氟化工产品为主,总投资1700万元。
        此外,邵武市还有永飞化工、海新化工、华新化工、厦门美祺等氟系化工企业,邵武氟化工产品产量约占福建省的2/3。
        2.3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萤石资源十分丰富,比较有名的矿山有:达茂旗黑沙图萤石矿,四王子旗北敖包吐萤石矿,四王子旗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四子王旗翔振萤石实业公司,巴彦淖尔盟额济纳旗东七一山萤石矿,赤峰天马萤石工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
        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以生产多种氟化工系列产品的工业园区——乌兰察布市常丰氟化高新技术园区已正式成立。园区固定资产总投资达5.2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4亿元,全部项目2007年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实现利税4亿元,年创汇6000万美元。 园区由上海三爱富股份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入股,已投产项目和在建项目7个,主要生产氢氟酸和新型环保型制冷剂R152a、R142b等。
        东岳化工集团与赤峰市喀喇沁旗政府于2006年10月底,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萤石矿及初加工氟原料产品。与金峰集团合资建立的东岳金峰化工公司1.5万吨AHF项目将力争在5月份投产。
        参与对内蒙古合作或合资的还有济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氟化工企业。山东黄金矿业公司下属的鑫意首饰有限公司与山东宏兴萤石股份公司合作开发当地萤石资源,总投资8000多万元,2007年上半年将全面达产,设计萤石粉年产量为15万吨,自称将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大萤石矿山企业。 
        2.4   辽宁
        辽宁省的氟化工有其与众不同的格局,放弃了曾经有过的制冷剂和氟聚合物等普通产品,转以精细氟化学品及氟碳涂料为主。就含氟精细化学品而言,下列企业有其各自特点。
        ⑴  阜新金鸿泰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是在原有化工厂基础上改造建成的,座落在阜新高科技园区内。公司主要有含氟苯酚、含氟苯腈,含氟溴苯、含氟碘苯、含氟硝基苯、含氟苯硼酸,含氟吡啶,苯甲醚等八大系列产品,是高科技含量有机氟化工产品的专业制造商。产品主要应用在液晶材料领域,尤其是含氟液晶TFT-LCD、STN-LCD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含氟农药,含氟医药、含氟染料的重要中间体。
        ⑵  阜新金特莱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组建,公司位于阜新县经济开发区,主要以开发生产含氟类医药、农药中间体为主如:含氟甲苯、苯甲醛、三氟甲苯、三氟甲氧基苯、含氟吡啶、含氟苯硼酸用其它大量有机氟化物。
        ⑶  辽宁天合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俄罗斯防腐研究院技术,建设年产2500吨的氟碳醇产品装置。氟碳醇技术的研发成果可使我国结束近百年来对此产品完全依赖从美国进口的历史,并与世界上仅有的美国杜邦和日本大金两家生产氟碳醇的企业进行竞争。  此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项目建设阶段,完成1000吨t/a氟碳醇及1000t/a超微细粉末聚四氟乙烯树脂和500t/a PFA可熔性氟树脂建设项目,建设期为2年。第二阶段为精细深加工阶段,从2007年起安排四氟乙烯下游精细化学品深加工等5个建设项目,建设期为3年,至2008年底完成。  本装置目的产品全氟烷基醇(以下简称氟碳醇)将设计为以C8为主的全氟取代烷基醇,主要用于生产织物防水防油剂和全氟烷基高档表面活性剂,填补我国氟化学高端产品的空白。  为加快氟碳醇项目工作进度,天合公司收购一家四氟乙烯生产工厂(即原辽宁阜新氟化学总厂中的一部分),成立恒通氟化学有限公司。阜新氟化学总厂的另外一些车间则成为其它新的公司。并在国外专家的指导下对原四氟乙烯单体装置进行了彻底改造,使四氟乙烯单体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了生产氟碳醇的要求。
        目前氟碳醇及高品质氟树脂生产装置已安装完毕,正在进行试车调试,即将转入正常生产。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71000万元,并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全氟烷基为基础的下游产品加工链,推动我国氟化学工业进入国际行列。
        公司所研发、实验并工业化生产的5-氯-2-氨基三氟甲苯和3.5-双三氟甲基苯胺,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并填补了国内空白。
        2.5  江苏的氟化工园区
        ⑴  中国氟化学工业园已在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挂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称,所命名的中国氟化学工业园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氟化工园区,在众多化工园中特色最为鲜明。中国氟化学工业园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的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规划面积15.02平方公里。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已有包括美国杜邦、法国阿科玛、日本大金、比利时苏威以及上海三爱富等国内外27个项目进驻,投资总额超过5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氟化学工业生产、研发基地。    目前,园区已有19个项目投产,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约50多亿元,园内无水氟化氢、HCFC-22、含氟制冷剂等产品产量处于全国前列。
        ⑵  国内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氟利昂替代产品四氟乙烷(HFC-134a)生产线已在中化太仓化工产业园隆重开工。这套年产2万吨的生产线投产后,中化集团将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氟利昂替代产品生产商。 为此,中化集团决定在太仓投资近7亿元,待项目完成后,加上西安1万t/a产能,中化集团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氟氯烃制冷剂替代品生产基地之一。中化太仓产业园规划在3~5年内投入21亿元,陆续建设系列替代品生产装置,促进中化从贸易型企业向贸工型企业的转型,中化太仓化工产业园也有望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氟化工业园。目前,中化集团在太仓的R134a制冷剂约占国内市场30%的份额。
        ⑶  梅兰集团建设的泰州化工新材料产业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江苏省沿江对俄合作高新产业基地。计划到2007年,该园区年产值达到40亿元。2004年11月,梅兰集团与高港区政府签订沿江开发合作协议,投资近20亿元,利用3~5年时间于永安洲镇建立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区,面积超过2000亩。初步拟定开发建设的项目有:主体为10万t/a有机硅项目,与之配套的有两座3万吨~5万吨级以上的化工码头和固体物码头。梅兰集团用250万美元引进了俄罗斯国防科工委的有机硅技术,并投资2亿元建成了2.5万t/a的有机硅装置,于今年年初开始试生产并取得成功。由此,成为国内首家既能生产氟又能生产硅的企业。
        2.6  山东
        山东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业已动工兴建,2006年7月,东岳集团举行40万t/a有机硅项目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有机硅项目之一,总投资为45亿元,分两期建设,也是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东岳氟硅材料工业园由含氟材料向含氟、含硅材料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期工程为20万t/a有机硅单体(二甲基二氯硅烷)装置及其配套装置,将于2007年12月建成,二期工程将于2009年12月建成。全部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7亿元。
        位于济南的山东中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是国内四氟丙醇的最大生产厂;青岛宏丰集团的氟碳涂料,生产出第二代产品——单组分结构,替代了第一代产品双组分固化型氟碳涂料,克服了用户必须现用现配、施工不方便、成本高等缺点。  
        2.7  浙江
        衢州市围绕巨化集团公司、江山化工股份公司、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常山化工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的衢州高新园区。园区3年来投资了2.5亿元用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已引进的优势企业30多家,70%以上是氟硅企业。园区依托巨化的甲醇、氯气、硫酸等传统化工原料,形成甲烷氯化物、AHF、R22等氟化工基础原规模化生产群,同时形成了产业链,能生产含氟高分子材料单体和高分子材料系列产品、精细氟化工产品、ODS替代品、含氟医药、氟塑料制品、无机氟化物等多种产品。在园区大循环上,对企业实行“集中供汽、集中治污”。如园区引进的年产12万t/a聚氯乙烯项目,以衢化氟化学公司生产过程中副产氯化氢气体和电化厂的电石为原料;电石渣用来处理氟化公司的含氟废水,实现以废治废。
        位于浙江常山县新昌乡与原芙蓉乡交界的八面山区域发现1000万吨的特大萤石矿。占地约18平方公里,初步探明萤石矿资源达1700万吨,氟化钙矿石量达745万吨。该县将着手制订八面山萤石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用以规划勘探、开采、开发利用方式,保护和利用好萤石战略资源。常山县鑫盛选矿厂与全国十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地建成一条2万吨萤石选矿生产线,接着准备建2万吨无水氟化氢。此外,‘富盛化工’生产二氟甲氧基苯胺、‘神鹰化工’七氟丙烷、‘新程机械’3,4-三氯三氟甲苯都是含氟产品;‘金马化工’的四氟丙醇也正在建设中。
        2.8  湖南
        位于郴州的湖南铸万有实业公司下属有两个全资子公司:湖南鑫源矿业公司和宜章弘源化工公司,一个直属分公司为汇源科技工业园。
        鑫源矿业公司下辖两家矿山之一的界牌岭多金属矿,有两个独立的矿床,其中浅部为萤石矿床,1#矿萤石矿石量约为3950万吨,平均品位39.5%,矿物储量约为1560万吨。对浅部萤石矿的选矿研究从2004年起,历经多次反复,终于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在试验性生产线上的放大试验也得到较好的验证,萤石粉的氟化钙含量能达到大于97%,选矿的回收率也达到80%以上。产品已送往湖南湘乡铝厂、河南焦作多氟多公司等单位进行应用,反映良好。
        2006年元月开工建设萤石选矿工程,设计年产国标二级萤石精粉25万吨,目前生产流程及设备均已安装完毕,待尾矿库一期工程完工,即可投入试生产运行,2007年鑫源矿业公司计划目标产销萤石精矿粉18万吨另外,弘源化工公司将建成烘干产能为40万吨的萤石烘干生产线。
        郴州市的柿竹园矿,为世界最大的伴生萤石矿床(占我国伴生萤石矿储量的74%),在选取各种有色金属后,剩下的尾矿,长期以来由于选矿技术未有突破,因而一直无法应用。今后如采用鑫源矿业公司的选矿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国标萤石的指标。初步估计以目前的量至少可建成15~18万吨的精矿粉矿山。
        郴州市计划将此二个矿区,组合在一起,打造国内新的氟化工基地,弘源化工园区计划征地400亩,融资为8000万元。这样二家合作后,总的萤石粉产能将达到40万吨以上,真正为国内最大。
        2.9  中西部
        晨光化工研究院与四川省富顺县政府共建了“富顺晨光工业基地”。在该项目中,晨光院将为在此投资开发的企业提供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并无偿提供生产加工技术。“基地”规划为科研生产、商贸后勤、再发展三个区域。目前包括晨光院在内已进驻企业25家,固定资产7.27亿元;2003年工业总产值5.612亿元;到2012年的发展目标是总产值和利税分别达到100亿元和15亿元。
        在四川绵阳地区,由于新材料领域智力密集度高,科研基础条件具有优势,目前已形成基础研究、开发、产业化三个层次的发展格局。其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态环保、高性能结构三大新材料领域,到2010年建成川西北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部新材料科技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新兴产业取得良好发展。白银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和国家兰州石化新材料基地建设,初步投入科研经费达16亿元,年总产值已达100亿元,规划到2007年增加到210亿元。
        2006年5月,由白银市政府、中科院兰州分院、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甘肃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了“2006中国·白银氟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市政府与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另公布了《白银市精细化工一体化产业规划》,总投资144.4亿元,共有33个项目。
        2.10  其它地区
        随着国内萤石供求关系紧张,对于新的资源开发也是越来越迫切。最近的热点除集中在湖南省郴州市一带以外;在张家界的桑植一带也发现有萤石在开采;另一个热点是河南的信阳地区和洛阳一带。随着华东地区的传统生产区资源相对减少,安徽省的萤石产地主要集中在宣州地区,如旌德、郞溪、广德等地都 在筹划氟化工项目,已确定的有无水氟化氢和氟化铝等。前几年是萤石企业热衷于办氟化工,现在仍在升温,可又出现氟化工企业热于搞萤石。这当然是与目前从事氟化工生产的企业对于原料供应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也是由于新开发的萤石地区,缺乏技术和资金的选择,采用双方合作的方式对于萤石和氟化工行业的发展都有好处,这是双赢。
        3  氢氟酸 
        未来的3~5年间,中国氟化工更将影响世界氟化工发展速度。尽管还有少量氟源来自氟硅酸,但氟化工的根本资源主要仍是来自于氟化氢。
       2003年底国内氢氟酸生产装置总量达到38.9万吨,实际产量28.4万吨;2004年底达到51.6万吨,实际产量36万吨;2005年底达到68万吨,实际产量达到46万吨。三年间,生产能力年均增长为20.4%,产量增长16.8% 。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年底,国内氟化氢生产能力近80万吨,其中可运行能力为69.6万吨,在建项目至少12.5万吨(含贵州瓮福2万吨),计划建设3万吨,在这儿还不包括只为氟化铝配套的装置。2006年有机氟工业占国内氟化氢市场份额的63%~65%,用量为28~30万吨;出口市场份额占16.4%,折合无水氟化氢7.6万吨;无机氟盐12%,用量约为5.5万吨左右。
        因国内氢氟酸生产技术几近成熟,跨入此行业的门槛较低,故近年来氢氟酸发展速度有点过快,表现在生产企业数量激增。可多数规模还不够大,自身规划、配套性尚现不足。正是由于意识到存在的不足,不少企业以进入新设立的园区来弥补配套;有的则自行购买萤石采矿权或与萤石矿合作;多数是向下游产品扩大开拓发能力。在企业内部,普遍由于原料萤石品位下降,不但处理所含杂质提升了生产成本,生产过程中副产氟硅酸的数量也大增,合理利用氟硅酸也已摆上议事日程。在外部,曾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企业,在国家取消出口退税后,暂时可能还无法达到抑制氢氟酸出口数量之目的,只有通过市场的合理竞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得以继续生存。
        4  HCFC-22
        2004年R22的产能31万吨,产量约为23万吨;2005年产能32万吨,产量达到28万吨。无论是产能还是产量都在稳步上升。业内普遍认为产能有些过剩,但2006年仍有几家企业忙于扩产,至年底最大产能猛长而接近40万吨,实际产量也已超过34万吨。预计今后还会持续增长,R22产量也相应呈现高速发展。
        由于R22市场供应充足,当市场逐渐显现买方市场的迹象时,价格又成了企业试图搅动市场的杀手剑。拉低价格的直接后果是大家减少利润,进而引起经销商宁可买涨而不买跌的心理,市场观望气氛更加浓重,产品出货不畅,没有销售谈何收益?这样的市场怪圈都是价格惹的祸,而对于刺激真正的下游需求,价格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2006年氯仿市场价格始终处于低位,主要原因是国内产能过剩,受盐化工拉动,新建了许多甲烷氯化物生产企业,从源头起就出现产能过剩,引起竞争加剧,导致价格难以维持。2006年6月氯仿价格下降到4300元/吨,今年一季度四川和江苏的报价都在4800元/吨左右。2006年年末,R22价格一路下滑,当处于8000~9000元/吨期间,好多企业销售价格已低于成本,甚至部分单位还低于原料费用,为维持生产许多企业的库存大大增加。
        今后R22的前景不容乐观,因目前R22的主要用途之一还是制冷剂,而受到2005冷冻年度结束时遗留下来的近千万台空调库存的影响,2006冷冻年(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国内空调销量为2188.943万台,比去年同期的2349.79万台下降了6%。2006年中国空调产量为5500万台,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空调业还会面临巨大库存和原材料(铜材和钢材)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这种产销不平衡的局面,与前两年很多企业盲目冲进空调行业及部分企业片面扩大产能有很大关系。近1500万台的库存,对整个行业将形成巨大的压力。
        另外,2003~2005年制冷剂出口量增长较快,以后呈现长势趋缓,而同期价格呈现逐渐上扬后,变为平稳和略微下滑趋势。今后R22的价格将直接影响无水氢氟酸的市场。
        5  含氟制冷剂替代品
        “十五”期间我国含氟替代品发展颇为喜人,形成了具有相当水平和一定规模的开发、生产能力,掌握了主要含氟替代品的生产技术。一些具有专业性开发、生产能力的企业,在生产技术水平和规模上,已相当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外氟化工公司。国内生产、消费基本上完成从CFCs转向HCFCs的过渡替代。含氟替代品品种较为齐全,个别产品已是供大于求;某些ODS替代品如HCFC-141b、HFC-152a、HF-227ea、HFC-32、HCFC-123、HFC-143a、HFC-125等出口数量均超过国内销售量;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品种,如HFC-245和HFC-365mfc、HFC-236等尚处在技术、市场的开发阶段。当然国内也研制出了10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工质,主要有东岳清华1-5号,上海申豹1-3号,浙江省化工研究院1-8号格林柯尔411、415等。含氟替代品质量也逐渐接近甚至超过国际标准,达到了国外著名公司的水平,微量杂质及烯烃含量允许值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提高,大多数可保持在ppm数量级。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完成ODS淘汰,禁止生产、消费CFCs,从CFCs进入HCFCs的使用时期,同时我国又将为发达国家生产、供应HFCs,含氟替代品和国外一样也将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HCFCs市场、HFCs技术将基本上成熟。
        从市场需求具体分析,中国人口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空调、冰箱、汽车需求量日益增加,相关行业竞争力迅速增强,含氟替代品及其空调、冰箱甚至汽车等机电设备出口量较大幅度提高,为含氟替代品未来五年需求量提供了快速增长空间。就各个产品而言,HFCs系列主要供出口;HCFC-22和HCFC-141b一部分满足国内需求,一部分供应出口。国内含氟替代品发展将从ODP>0.05替代品转向ODP<0.05替代品开发、生产,GWP值低的ODS替代品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国外混合工质专利的有效保护期将在2008年左右失效,届时可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十一五”国内含氟替代品需求预测(不含出口量)
                    替代品名称                2005年                2010年               
                HFC-32                3400-4100                6000-8000               
                HFC-125                3500-4200                6000-8000               
               HCFC-141b                13000-16000                21000-26000               
               HCFC-22*                110000                150000-200000               
               HFC-134a                15000                25000-30000               
              几百—                    1000                  数千
              HFC-227ea                几百—1000                数千
        
        * 不含TFE原料用需求量
        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HFCs大市场的形成要到10年之后,目前尽管增长速度很快,但国内需求总量仍然很小,中国自身市场的推动力还不够大。
        6  含氟精细化学品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含氟精细化学品研究异常活跃,已开发出百余种各类芳香族含氟中间体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中间体发展迅速,生产厂家近百个,并形成十余家骨干企业。“十五”期间,国内含氟精细化学品开始从含氟中间体转向下游产品含氟农药、含氟医药、含氟染料的开发。已经完成含氟医药如氟喹诺酮类药和氟哌酸、环丙氟哌酸等;含氟农药如乙氧氟草醚、四氟丙酸钠等的工业化生产,并大量出口,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同时,也在迅速开发含氟表面活性剂、含氟电子化学品(清洗剂、防雾剂、脱膜剂)、含氟金属光纤处理添加剂、含氟灭火剂及其添加剂、农药含氟添加剂、油漆含氟添加剂等,但总体上开发、生产、应用均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我国含氟精细化学品未来市场空间巨大,虽然含氟中间体由于“三废”处理问题,发达国家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然而经过“十五”发展以及中国环保要求愈加严格,“十一五”含氟中间体发展基本上维持或有所下降,深度后续产品开发、生产、应用将承接“十五”方兴未艾。“十五”后期,国内含氟精细化学品开发重点集中在TFE、HFP后续精细化学品上。因此从“十五”的开发芳香族含氟中间体,而在“十一五”期间将转向含氟电子化学品、含氟处理剂、含氟添加剂、含氟医药、含氟农药、含氟染料发展。预计“十一五”期间,含氟表面活性剂;含氟涂料、含氟药物和含氟农药;含氟处理剂、含氟添加剂、含氟电子化学品的关键性技术将取得一些重大突破,其发展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7  无机氟化物
        在无机氟化工领域中,相关的科学技术在“十一五”期间同样应由仿制走向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为此要积极参与国际范围内的科技交流活动,掌握最新科技信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要大力发展清洁工艺,提倡循环经济生产,逐步淘汰那些技术含量低,污染环境、有损职工健康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要用高新技术来促进无机氟化工的发展,重视发展新材料(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预计“十一五”期间各不同品种的产品增长虽有所差异,但平均增长速度仍可大于8%。由于氟烃(特别是制冷剂)工业生产逐渐转向中国,氟化氢增长将略高。金属铝生产、钢铁工业等相关工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进步,带动相关的氟化铝、无机氟盐需求保持适量增长;冰晶石等少数产品将随着相关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呈负增长。
        发展的重点:创造条件加速氟硅酸的综合利用,要努力增加利用氟硅酸制备无机氟化物的产品品种和产品质量,特别是用氟硅酸制备无水氟化氢的技术难关等。还要大力发展电子级含氟无机化学品,如三氟化硼、三氟化氮、六氟磷酸锂、超高纯氢氟酸、氟化氪(氩)、光学用单晶氟化钙等精细、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争电子级含氟无机化学品在纯度和清洁度方面有所突破。
        7.1氟化铝
        氟化铝是无机氟化物中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由于我国的电解铝生产近年来发展迅速,从1996年初到2002年底,我国电解铝产能从180万吨猛增到510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26%,投产的电解铝企业从70家增加到131家,遍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2002年中国原铝产量达436万吨,2003年国内新增产能125万吨,总产能达到了635万吨。到2005年,我国的解铝产能已达到707万吨。随着铝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铝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根据市场调查,2006年中国原铝产量达到935万吨,到2010年世界和中国原铝需求将分别达到3500万吨和1130万吨,如此巨大的原铝量无疑为中国氟化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按电解铝生产中氟化铝的消耗来计算,如采用干法氟化铝则吨铝耗约31.8kg,如用湿法氟化铝则为38.66kg。以此可以得出2005年,我国需要干法氟化铝22.48万吨,或湿法氟化铝27.33万吨。依保守估算,即使其中有一半是使用干法氟化铝,那其用量也将超过10万吨。至2010年,则需要氟化铝30万吨以上。
        湖南湘乡铝厂的干法氟化铝是引进瑞士布斯公司的技术,现生产能力已增至4.5万吨(湿法也增至4万吨);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正在洽谈引进干法氟化铝装置;甘肃白银氟化盐公司已引进3万吨干法氟化铝,并进入试生产运行,虽产品质量已达到原定要求,但生产能力却始终不能达标。 2003年浙江汉盛氟化学公司,引进布斯技术也是3万吨的干法氟化铝。2005年多氟多公司部分引进德国创科公司技术3万吨的干法工艺,试车期间是高价请外国专家来作技术指导,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功。河南的未来铝业公司采用双层液化床,产能为1.5万吨的干法氟化铝。正在建设中的企业有:山东茌平中信化工公司,山东淄博南韩化工厂、河南新昆氟化盐公司(中外合资)、甘肃白银中天化工有限公司、江西福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企业大多采用技术改造方式,建设干法氟化铝生产线。至于打算新建的公司就更多了。
        我国现有氟化铝生产厂家30多家,产能约40万吨,干法氟化铝已投产和拟建的约18万吨,产能已达标的为6万吨。
        7.2  三氟化氮
        三氟化氮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子用材料,可用于多晶硅、氮化硅、硅化钨等半导体材料的蚀刻剂,在核工业中用于分离提纯铀和钚等。随着全球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三氟化氮需求急剧上升,2005年全球三氟化氮生产能力达到4000t/a。国外生产三氟化氮的厂家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随着国际市场上三氟化氮产品走俏,主要生产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装置规模,如美国空气化学公司的能力2006年扩大到1800 t/a,产品主要用于显示(如各类液晶产品)工业中的腔室清洗;三井化学计划到2007年将现在400 t/a生产能力增加到1200 t/a;关东电化则由现在的850 t/a增加到1000t/a;旭硝子则计划在2007年将现在300t/a提升到600t/a;台塑集团在2004年建成200t/a生产装置,到2006年扩建至800t/a。杜邦公司于2003年就计划在江苏常熟氟化学工业园区建设450t/a的装置,后来由于情况变化而暂停了。
        国内生产企业较少,2005年我国三氟化氮生产能力约为200 t/a 左右,主要生产企业有中核红华特种气体公司、湖北沙隆达天门农化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等,另外,黎明化工研究院也成功开发了三氟化氮合成工艺,并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
        目前15%~20%的三氟化氮在液晶显示器市场中用于清洗;65%~70%用于半导体清洗和蚀刻。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刺激和推动了三氟化氮产能的不断扩大,预计2007年全球的三氟化氮需求量将达到5500 t/a以上,仅台湾地区2006年的需求量就达到1300t左右。今后用于电视、数码相机、手机、电脑等的液晶显示器需求快速增长,将成为三氟化氮需求的主要推动力,预计2007年我国市场需求量将达到700 t/a~800 t/a左右。根据下游领域的发展规划来看,预测2007年~2010年我国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20%以上。近年来,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限制,三氟化氮市场急增。三氟化氮代替六氟化硫被用于等离子CVD(化学气体沉积)装置中使用的室内洗涤用气体。2006年的市场规模比上年增加16.3%,日本的供货量达到3850吨。预计2012年,与2006年相比将增加68%。
        7.3 六氟化硫
        由于六氟化硫具有卓越的电绝缘性、灭弧特性等化学性质,它被广泛用于电气设备的断路器、组合器、变压器、大容量电缆、避雷器、X光机、离子加速器、示踪分析和有色冶炼等方面。六氟化硫也可以在光纤制备中用作生产掺氟玻璃的氟源,在制造低损耗优质单模光纤中用作隔离层的搀杂剂,还可用作氮准分子激光器的渗加气体。高纯六氟化硫在半导体制造工业中,也可用作等离子蚀刻剂。
        国内六氟化硫的应用由原来的十余家现己发展到大小用户百余家,仅西安、沈阳、平顶山、北京和上海等五大电气开关厂的年用量均在200~250吨左右。另外,随着六氟化硫电器设备大幅度增加,其正常检修和补充用量大约为300t/a。预计2008年国内年用量将达到2800吨左右。国内总的需求预计今后几年将达到峰值4000~4500吨,2008年~2010年将稳定在4000吨上下。由于六氟化硫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六种受控温室气体之一,在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今后将会减少或禁止对其的生产和使用,这会促使该产品出口呈现上升趋势。
        国内六氟化硫生产厂家现有10家左右,2005年生产能力约3600 吨,主要生产厂家有四川中核红华,四川天辰、黎明化工研究院等。
        由于国内近几年六氟化硫市场火爆,价格较高且生产企业较少,六氟化硫产品供不应求,所以,国内众多六氟化硫生产厂家近期都对其生产装置进行了扩建和新建,目前还有很多企业纷纷加入此行业,准备新上六氟化硫生产装置。如2005年在河南新乡新上一套六氟化硫装置,总投资8700万元,装置能力为1200 t/a,分二期完成,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投资1.5亿元,建成年产1800t/a的装置。
        黎明化工研究院原有生产能力1400吨,后又经过扩建并在去年新建了一套全国最大、工艺最先进的单套年产1000吨六氟化硫装置,使得总的能力达到3000吨。另外还在大容量制氟电解槽、高效合成反应和粗品净化及产品精制工艺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黎明院并开始高纯六氟化硫的研制工作,目前产品纯度已达到99.999% (5N),同时通过了用户试用。经台湾某著名企业严格检测,质量可以和美国、日本、韩国等相媲美。下一步力争2007年底高纯六氟化硫能力达到300吨。
        昊华西南公司晨光化工研究院也生产出优质六氟化硫产品,经检测样品纯度达99.99%,此套装置能力为300t/a。
        7.4六氟磷酸锂
        近年来,六氟磷酸锂(LiPF6)被选定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质,六氟磷酸锂被溶于某些非水有机溶剂中形成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液。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当今国际公认的体积小、电容量大、能反复充放电500次,电容量只降低3%的理想化学能源。被广泛用于移动电话、手提电脑、手提摄像机等。还被用于电子工业制作晶片的掺杂剂和有机合成的催化剂。目前我国每年市场需求锂离子二次电池1亿支以上,大部分是国内生产的,而国内生产所需要的六氟磷酸锂和电解液绝大部分还靠日本、德国等国家进口。通常每支1.5V锂离子二次电池需要2~3克六氟磷酸锂做电解质。1998年国内需求168吨,当时每吨售价为500万~700万元人民币,目前国内尚无高质量的批量生产厂家,大部分依靠进口,每年原材料采购需支出1亿美元以上。国家“十五”发展规划确定每年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生产量为2~3亿支,需电解液3000~4500吨。所以,原料的国产化迫在眉睫。
         六氟磷酸锂和电解液的纯度要求为99.9%,其纯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池的电容量和反复充放电次数。因此,六氟磷酸锂及其电解液的生产属于高科技的氟化物精细化工领域。通常要求生产厂家具备:
        ⑴工艺过程与生产设备的选定先进、合理、经济、可行,选配最佳。
        ⑵ 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及环保。
        ⑶产品外观清亮透明,工艺稳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天津化工研究院从1996年开始在国内首家开展锂电池生产材料的研究工作,于1999年完成了年产4吨六氟磷酸锂的中试,并通过了国家鉴定,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其后又陆续开发了有机溶剂的制备和电解液配制技术,为六氟磷酸锂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据天津化工研究院当时预测,国内锂电池生产能力为1亿只时,就需配套的六氟磷酸锂用量达80吨,如锂离子电池用于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需求将达500吨。以此为奋斗目标,经历时8年的科研攻关,成功地完成了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由科研课题向产业化的转化。目前该项技术已取得4项授权专利。针对产业化项目,“年产80吨锂离子电池用六氟磷酸锂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在原国家计委立项,项目还包括 1000吨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的工业化装置、配套溶剂制备装置以及电解液的配制装置。项目总投资为698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600万元。  2005年8月,天津金牛电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由河北邢台矿业集团公司与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共同出资组建)采用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后更名)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建设的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生产装置,在天津北辰科技工业园区全面投产。它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锂离子电池用六氟磷酸锂生产实现了产业化。该公司的电解液产品被科技部等六部委评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通过了日本索尼公司的“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认证,成为索尼公司电解液供应商。在国内众多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家由进口转而使用该公司的产品为原料的同时,日本、韩国等知名锂电池生产厂家也正与该公司进行采购洽谈。在未来的两年内,预计六氟磷酸锂年生产规模将达到200吨、电解液达到2000吨,产值超过2亿元。
        国内其它重要的生产企业还有:
        ○  汕头市金光高科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成立于2000年10月,主要产品包括固体六氟磷酸锂和六氟磷酸锂系列电解液等。公司拥有二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分别是"一种六氟磷酸盐的合成方法"(专利号03113898.5)和"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专利号03113897.7)。目前已有一条年产15吨六氟磷酸锂生产线和一条年产200吨锂离子电解液的生产线。计划新建一条年产150吨六氟磷酸锂和一条年产1000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线,建成后年产值2亿元,利税将超过4550万元。
        ○  山东省肥城市兴泰化工厂
        2005年8月,我国首条(报导时如此介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氟磷酸锂生产线建成投产,并一次试车成功,产品纯度为99.9%,达到国际一级产品标准。此生产线投资1200万元,年生产能力为5~10吨。这个厂还计划在近期投资3000万元,进行扩建改造,达到年产50吨的规模。
        中核红华特种气体公司已建成年产30吨的装置。
        森田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该厂第一期年产240吨锂电池用六氟磷酸锂生产装置已经完成,第二年生产能力增加到330吨。计划在未来批量生产多种与电池相关的产品。据该公司称,除锂之外的全部原料均可在中国采购。2006年4月,森田公司宣布,将投资200万美元进行二期扩建,年内使能力增加一倍。在日本的总产能接近1000吨,投资600万美元,建300吨装置。
        此外,正在建设和准备研发的还有:盐城市虹艳化工有限公司、浙江东阳市向阳化工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闻远(武汉)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硫酸厂、中国科学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西安中振电子有限公司等。
        .5 氟化石墨
        有“摩擦王”之称的氟化石墨是石墨的深加工产品,上世纪70年代才形成生产能力,应用领域尚处于开拓阶段。由于氟化石墨具有许多独特优异性能,因此在军事、航空、航天、冶金、机电、化工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利用它的特殊性能,氟化石墨目前主要用于各种苛刻条件下的固体润滑剂、高能锂电池原料、核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剂及反射材料等。
        氟化石墨是当今无机非金属材料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优良的润滑性是氟化石墨最引人注目的首要原因;氟化石墨的层状结构由键能大而极性小的C-F官能团构成,表面能以及单层之间的作用力都很小,因而它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这种特性使氟化石墨在不久的将来会有重要的作用。在干燥或潮湿的气象中以及在高温时(400~500度),它的摩擦系数小,使用寿命长。由于氟化石墨的表面能低,可把氟化石墨粉末悬浮在润滑油中或加到汽油中去或与润滑油、润滑脂等混合使用。
        氟化石墨用作电池、电极的活性材料。有许多优异的特性:
        (1) 放电电动势高而且平稳(2) 能量密度高:圆柱形电池的能量密度为锰电池的5―10-倍。(3) 贮藏寿命长:长期贮藏以后,没有发现有自身放电的现象及容量降低。(4) 安全性能高:氟化石墨热稳定以及化学稳定,它没有使用有害的物质。
        其它重要用途还有:氟气与石墨纤维反应制成的氟化石墨纤维,可以用来制造电子测试器的散热材料。氟化石墨涂于有机物的表面制得吸音材料,用于内燃机及其它尾气排放处,减少噪声污染等。还可加入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增强它的负载能力,降低材料表面因摩擦而产生的温度。可用于高速、高温、高压的场合。加进涂料中则可改善涂料的涂刷性能,具有极好的防水防油功能。
            氟化石墨与石墨或二硫化钼相比,它的耐磨性更好,这是由于氟碳键的结合能较强所致。层与层之间的距离比石墨大得多,因此更容易在层间发生剪切。由于氟的引入,使它在高温、高速、高负荷条件下的性能优于石墨或二硫化钼,改善了石墨在没有水气条件下的润滑性能。
        生产工艺一般可通过电解熔盐KF·2HF制取氟气,再使氟气与天然鳞片石墨在高温下反应,从而合成制备了氟化石墨新材料。利用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氟化石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当前世界氟化石墨年总产量约1000吨左右,我国每年所需的氟化石墨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因其巨大的潜在市场,美国、日本一直将其视为商业机密。
        在我国,最早进入此领域的是成都心缘化工公司,经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03年7月投资400万元于四川邛崃市建厂,年产氟化石墨500千克并已投放市场。中核集团红华公司已掌握氟化石墨生产技术并建成30t/a的装置。
        正在进行试验、开发和计划立项的企业:
         青岛石墨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山东南墅公司拥有世界罕见的优质鳞片石墨矿床,已探明储量8767万吨。早在1978年就建成国内唯一的企业自办石墨研究所,该所在山东省科委的资助下,对鳞片石墨进行了氟化研究,得到雪白的氟化石墨微细颗粒。青岛莱西市福利石墨加工厂也位于南墅镇,在生产普通鳞片石墨(晶质石墨)的基础上,也试生产了氟化石墨。 
         黑龙江鹤岗市,针对当地萝北县小磷片石墨的特点,由武汉理工大学承担科研项目,进行了氟化石墨实验室试验。
         黑龙江鸡西柳毛石墨矿也有建设意向。该矿已探明的石墨储量3.5亿吨,年石墨选矿生产能力已达4万吨,为世界最大石墨生产企业之一。
         吉林恒威石墨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中国第二大的隐晶质石墨基地吉林省磐石市。 公司是率先在国内采用无污染高温法生产土状高纯石墨的厂家,目前拥有少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氟化石墨。
        浙江绍兴,申报的氟化石墨及锂氟电池生产线项目,投资总额:14008万元,建设年产50吨氟化石墨和500万对锂氟高纯电池。
         武汉市芦花湾村石墨矿石储量为1200万吨,固定碳含量平均4.8%,矿石经选精矿含碳量98.4%。矿床为中型细鳞片,主矿体暴露地表,宜露天开采。经批准立项,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总投资约12000万元。
        湖北省宜昌夷陵经济开发区因当地石墨的品位和鳞片位居全国第一,储量为641.98万吨,拟建500吨氟化石墨及500万对锂氟高能电池的生产基地。
       湖北宜昌石墨工业公司引入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丰镇市京丰石墨矿为伙伴,建设年产50吨氟化石墨及年产500万对锂氟高能电池。该项目总投资15520万元。
         酒泉市石墨和萤石资源丰富,石墨储量约100万吨,矿石呈鳞片状、可选性好,萤石现有生产选矿能力15万吨,项目的二种原料都有保证;项目拟选址于酒泉工业园区或玉门东镇工业园,计划年产500吨氟化石墨及500万对锂氟高能电池。
        山东济宁市的工业园,提出要建设碳素工业园,内容包括焦油和氟化石墨等。嘉兴市神力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石墨密封制品的研究开发,正在寻求有氟化石墨研究经验的专家进行合作。
         湖南大学等正在进行氟化石墨合成技术与开发研究。
        高纯氢氟酸
        我国超净高纯试剂的研究始于70年代。80年代研制成功22种MOS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子专用化学品)超净高纯试剂( ≥5μm颗粒粒径控制为≤2700个/100mL,单项金属杂质控制在ppm级 ),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之后相继研制成功20种2~3μm和0.8~1.2μm技术用BV-I级、BV-II级、BV-III级超净高纯试剂, BV-II级试剂已达到国外SEMI-C7质量标准,并实现了百吨级的中试生产规模。无锡市化工研究院已能提供少量电子束光刻胶和其它一些特种光刻胶。“十五”期间国内科研单位已在193nm光刻胶方面取得进展,分辨率达到0.1μm。北京试剂所研制成功BV-I级、BV-II级、BV-III级超净高纯试剂,其中BV-III级达到国际SEMI-C7标准,适用于0.8μm~1.2μm工艺技术。形成500t/a的规模。目前正在进行更高一级的产品开发,年产量超过4000吨。
        我国国内的高纯氢氟酸的市场约3000吨左右,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占近75%。"十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及半导体产有了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微电子配套材料的ULSI超净高纯试剂已经列为科技部在"十五"国家863计划中,要求技术指标达到SEMI-C12的水平,满足0.13-0.10μm集电路研发对化学试剂的技术要求。国内厂家的产品仍以MOS级为主,更高级别的则依赖进口。
        近年随着我国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拉动了为之配套的专用超净高纯试剂。2003年我国电子工业消费超纯氢氟酸1610吨(MOS级和MOS以上级),其中进口近800吨;2004年超纯氢氟酸消费达到2180吨,同比增长65%,其中进口产品为1250吨,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平均为2356美元/吨。2005年消费2720吨,其中进口产品1550吨左右。预计到2009年将超过4000吨,年均增长约13%。
        1994年以来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1994年~2003年十年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年均增长高达52.2%,其中芯片制造产业是推动中国集成电路的主要因素,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及程控交换机、彩电和数码相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增长,2004年~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0%,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08年我国集成电路的销售收入将由2004年的43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以上,据此推算,到2008年全国超纯氢氟酸的需求将达到3800吨~4200吨左右。中国目前产生能力仅为3050吨,而且主要是MOS级的产品,MOS级以上的超纯氢氟酸生产量很少,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缺口较大,仍然主要依赖进口。从2005年我国超纯氢氟酸的消费量和进口量来看,国内产品的自给率为43%左右,中国进口的超纯氢氟酸主要来自日本、台湾、美国、韩国和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平均进口到岸价为2308美元/吨。
        我国是全球主要的氢氟酸生产国和出口国,2005年工业级无水氟化氢生产能力达到56万吨,同年出口量则达到8万吨左右。至2006年生产能力猛增到近70万吨,出口量为11.79万吨。而国内超纯氢氟酸市场缺口较大,产品利润丰厚,因此国内生产企业应加快技术进步,引进或研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生产超纯氢氟酸,提高产品品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国内能够生产MOS级生产厂约有10家,生产能力约为3050吨。除了
        北京、天津和上海的三大化学试剂研究所属于较早进入此领域的单位外。目前,北京试剂所、原上海试剂总厂、天津风船化学科技公司、江阴化学试剂厂等生产的产品相当于SEMI标准2级水平。福建省的永飞化工、鹰鹏化工等也有较大的产能。
        9  基础氟化工推荐的研究技术
        ○  中低品位和有色金属伴生萤石矿浮选技术;
        ○  高含硅、多杂质萤石用于氢氟酸生产的技术;
        ○  内返渣、外混料、预反应技术和尾气吸收技术在氟化氢生产中的推广;
        ○  从副产氟硅酸、磷肥或铝电解装置回收氟化氢的技术;
        ○  高效催化技术,尤其是固相催化剂制备及非均相催化在氟化反应中的应用;
        ○  脂肪族、脂环族、杂环类的吡啶类氟化技术;
        ○  带三氟甲基或三氟甲氧基的含氟中间体合成技术;
        ○  定向氟化技术;
        ○  元素氟的氟化技术;
        ○  电解氟化制备含氟中间体、特种气体、惰性液体的技术;
        ○  干法氟化铝、氟化铵和活性氟氢化钾等生产技术的推广;
        ○  高分子比冰晶石生产技术的推广;
        ○  氟化工关键装备创新、放大及应用技术;
        ○  适用于含有氟气、氟化氢、强酸及有机氟等有毒、强腐蚀、高磨损的极端条件的材质和过程控制技术;
        ○  综合利用与三废治理技术的提升,循环经济生产的建立。
        10  整体趋势
        萤石资源及供给将进一步加深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各重点萤石产区将成为新的氟化工增长基地。国内氢氟酸和R22由于发展过快,将经历更为残酷的竞争。而氢氟酸和R22市场价格将取决于国际、国内氟化工市场的需求。国际氟化工资本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客观上将会进一步优化国内资源配置。
        由于国内资源价格扭曲,正如央行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价格没有全面覆盖环境破坏成本和安全生产成本,资源税也很低,没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致使资源价格偏低。
        再则,我国出口企业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出口企业对环境污染的补偿不足,许多出口企业的高污染产品生产,严重污染了环境。如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氟化物,电解氟化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含氟精细化学品生产所产生的废水。但是,为了促进产品的出口,国家对这些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没有进行严格的处罚和管制,使得出口商品价格对环境污染的补偿不足。出口商品价格对资源、劳动和环境污染的补偿不足,使我国出口商品具有了价格优势,刺激了出口的增长,但也强化了企业盲目在数量上扩张。规模扩张的行为,使我国出口企业往往依赖低质、价廉、量多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出口产品结构失衡和国际收支失衡。长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大量的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生产,造成国内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严重浪费。我国出口的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资源的高消耗、廉价的劳动力和环境污染作为代价的。
        更广义地从全社会角度看,国内普遍较低的工资收入和劳动保障的不完善导致消费增长缓慢,内需不足,也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出路是加大科研开发和创新的投入,基础氟化工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氟化工市场,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氟化工产业的竞争力,使国内氟化工产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除去以重点产品如PTFE和氟橡胶为突破口,建立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国家政策扶持、行业管理的氟化工新产品研究、工程开发和加工应用的技术平台之外。更要鼓励所有具备条件的氟化工企业普遍建立研究开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机制,逐步从以仿制为主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争取开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另外,要增进与下游用户及加工应用企业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支持,主动为它们开发和提供符合需求的产品,拓宽应用领域,提高产品档次。最后是,努力构建健康、规范、符合国际惯例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准则,使国内氟化工产业从无序的、重复的产品竞争逐步向有特色的、规模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11 要点
        ⑴  发展重点
        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强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采用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工艺、设备,推行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能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对污染严重的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提高准入门槛。行业制订并规划降低综合能耗指标,提高资源利用率,例如到“十一五”末行业内固体废物治理率和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90%以上企业达到国家清洁生产要求,以此供发改委等宏观控制作参考从而从而使得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强调引进外资应注意环境保护,不引进对环境不友好的产品和工艺。
        ⑵  质量和技术
        质量目标:加强名牌产品培育工作,部分产品创出自己特有名牌,到“十一五”末产品质量标准基本与国际接轨。技术水平目标:“十一五”末行业整体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应接近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重点生产企业、产品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技术水平。行业总体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⑶  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继续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鼓励企业间实施重组、并购,到“十一五”末国内再出现一大批规模大、效益好、市场竞争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知名品牌、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优势企业。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介绍很赞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就业内人士写的,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1-12 02:44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