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页岩气,三问待解
不久前,在首批两个页岩气招标区块探矿权勘查期满处置结果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因未完成承诺的勘查投入比例,分别缴纳违约金约800万元和600万元,并被核减勘查区块面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是第一轮页岩气矿权招标中仅有的两家中标公司。国土部开罚单之举也警示了第二轮中标企业“圈而不探”的行为,或将督促第二轮中标公司在勘探上加速。
与此同时,有关页岩气的另外两则消息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一是澳洲矿业巨头必和必拓集团10月27日宣布,将很快出售其3年前在美国费耶特维尔收购的页岩气资产。该消息公布后,必和必拓股价当日应声下跌1.45%。二是鉴于页岩气开采困难重重,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经历了5年多的摸索后,最近不断传出其拟缩减四川合作项目规模的消息。
除此之外,近期我国有关页岩气的话题也可谓是铺天盖地,众说纷纭。中国化工报记者在采访和梳理过程中发现,我国页岩气在当下这个时间点极需厘清以下三方面问题。
中国页岩气要不要搞下去?
随着冬季到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的通知》,并预计今年冬季高峰期供需矛盾将比往年更加突出。而这类通知近年来几乎年年发。
在我国天然气需求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页岩气的出现如同雪中送炭。
按说,中国页岩气要不要搞这个话题,政府已经给出了答案。一是国土资源局已先后开展了两轮页岩气区块招标,第三轮招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二是国家能源部对我国页岩气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即2015年产量达到65亿立方米,2020年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此前就曾表示,要充分认识加快我国页岩气发展对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工作的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晓宁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中国是一个产煤大国,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煤炭“锁定现象”,从根本上解决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污染,就必须实现能源转型,开发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这对于中国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预测2020~2030年我国每年进口天然气需1万亿美元,拿出十分之一搞页岩气,会比较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国土资源部油气研究中心咨询专家查全衡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我国页岩气开发成本比美国高出一倍以上,但同时也要考虑到页岩气比进口天然气更有竞争优势。
当然,关于页岩气的开发,也不乏质疑甚至反对者的声音。
一位参与页岩气开发的央企内部人士无奈地对媒体表示,以当前形势来看,在未来3到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国页岩气开发难以形成规模,所谓的“中国页岩气革命”也只是个泡影。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页岩气室主任包书景直言,页岩气具有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在页岩气的风险勘查阶段会面临更多的地质和技术难题。
“页岩气空白区支离破碎,多数位于盆地外部,勘探难度大。”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油气开发分公司总工程师杨堃认为,空白区资料是空白的,这增加了投标的投资风险,而国家在页岩气矿权出让前缺乏页岩气勘探的风险意识和技术辅导。这给后续的勘探开发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一位在第二轮招标中中标的某国企页岩气工程负责人透露:“国土资源部的前期工作很不充分,以至于我们现在要做大量的工作。地下到底有没有页岩气?这种不确定性加大了我们的投资风险。现在一勘探,很多区块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地下情况很差。”一些企业完成钻井工程后没有发现页岩气工业开发的气流,这让投资人不敢再决策,工程延缓。
中国页岩气发展为何遇阻?有专家把问题归咎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对优质资源的垄断,能源市场缺乏竞争。除此之外,中国页岩气开发勘探程度低、区块资源情况不明、开发风险偏大、产量较小且不稳定、扶持政策不够等,都导致开发成本过高、利润太薄,影响企业开发获利。最终,企业投资热情减退,页岩气开发原地踏步。
中国石油大庆勘探研究院崔永强博士则对我国页岩气开发持不同意见,他的理由主要有四点:一是页岩是地质构建中最差的储气藏;二是页岩气衰减速度快,开发成本高,效益账算不过来;三是污染问题不好解决;四是就我国而言,常规天然气还有大量的勘探开发空间,开发页岩气是舍好求次,得不偿失。因此,至少现阶段我国不宜开发页岩气。
一些专家认为,如果有一天,中国企业能破解本土地质钻井和采气的技术难题,并在技术完善的基础上不污染环境、不影响地质活动,进而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创造良好的市场效益,那时才是中国“页岩气革命”到来之时。
延长石油集团在延安甘泉地区陆相页岩气井成功出气时点火场景。 (曲京佳 摄) 中国页岩气前景如何?
国土资源部在前不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情况。截至2014年7月底,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4个,面积17万平方公里;累计投资200亿元,钻井400口。国土资源部预计,2014年页岩气产量可达15亿立方米,2015年有望达到或超过65亿立方米的规划目标。
“我国已探明首个千亿方整装页岩气田,勘查开发技术基本实现国产化,开始进入规模化开发初期阶段。”国土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在介绍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状况时表示。
彭齐鸣介绍说,中石油、中石化、延长石油相继在四川、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宁、威远、昭通、涪陵、延长等地取得页岩气勘查开发方面的突破进展,获得三级储量近5000亿立方米,形成年产15亿立方米产能,建成首条93.7公里的输送管道,截至今年10月份累计生产页岩气6.8亿立方米。
国土部此前表示,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在目前突破的基础上,均以40%的年增速来规划页岩气产量目标,延长油矿、中海油、各中标企业都在积极推进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张玉清说,我国已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等方面有了初步突破,包括可钻式桥塞、3000型压裂车等,下一步要继续做好页岩气科技攻关、技术集成及工厂化作业,争取“十二五”突破关键技术,为“十三五”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努力实现页岩气规划中确定的目标。
冉泽进一步介绍说,除中石化涪陵区块取得突破外,中石油也开始发力页岩气,目前在威远、昭通、永川三个区块开采,开钻70口井,完钻35口井。日供气60万立方米。2014年产气超过1亿立方米,已累计产气1.87亿立方米;产品除通过四川珙县已建的管道给上罗镇供气外,并开始进入中石油四川管网。中石油开发目标是2015年产能达到30亿立方米,产量20亿立方米,2020年产能250亿立方米,产能200亿立方米以上。
鉴于此,国土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车长波在当日发布会上表示,第三轮页岩气探矿权竞争出让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已初步形成了竞争出让的方案、选定了竞争出让区块,待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将适时通过竞争方式向社会出让新的页岩气探矿权区块。
“总的感觉四川区块交通不便、作业艰难。”冉泽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我国页岩气开发中石化是排头兵,中石油潜力大,其他区块进展缓慢。”
中国石油咨询中心、国土资源部油气研究中心咨询专家查全衡向中国化工报记者表示,技术进步、创新驱动、政策扶持可促进页岩气开发。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探索,再过一到两年,页岩气的开发形势就会更加明朗。
国土部预计2015年页岩气产量将达到65亿立方米,2017年达150亿立方米,到2020年全国页岩气产量将超过300亿立方米,如果措施得当,有望达到400亿至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的1/5左右。
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岳来群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中国未来天然气发展会加快,一是工业需要;二是农村需求加快;三是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煤炭占68%左右不正常,未来要减少;四是环保,国家鼓励支持发展天然气。但也有不支持增长因素,如经济滞缓,但至少在2050年前,天然气是增长趋势。”
“页岩气定义在延展,现在开采天然气以压裂不压裂为标志,认为压裂就属于非常规开采。在开发成本方面,未来会不断下降。”岳来群认为。
针对一些乐观派认为中国会很快发生美国式的页岩气革命,中石化集团党组成员、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志刚日前在“未来能源之路”财经能源论坛上表示,现在回答中国能不能像美国一样发生页岩气革命,为时尚早。因为真正要发生页岩气革命需要很多条件,包括资源、技术、管理、经验、市场等等,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它可能就自然而然地悄悄发生了。
而资金实力雄厚的中石化日前因勘探投入不足而受到处罚在让人意外之时,这或许意味着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仍然面临多方面问题。
记者注意到,虽然我国页岩气表面上已有种轰轰烈烈的感觉,但经济性一直饱受质疑。中国石油大学经济学院冯连勇教授向中国化工报记者表示,美国页岩气技术成熟,每口井的成本仅为我国一半左右,整个行业的经济性尚且不容乐观,我国页岩气的经济性就更不好说了。如果没有经济性,这个产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国际油气价格一路走低的情势下更是如此。
厦门大学林伯强教授认为,中石化在拥有资金与相应技术的情况下,仍然因勘探投入不足而受到处罚,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至少是不看好现在的开发收益,因此被罚款比勘探投入损失要少。”
“我国页岩气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性是重要考量。”中石油政策研究室发展战略处处长唐延川表示说,“任何一个产业,它的生产开发成本是最关键的,如果成本降不下来,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要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提升页岩气开采的经济性,这是最关键的事情。说一千道一万,你没有经济效益,那肯定是不可行的,那这个行业肯定会夭折。”唐延川强调说。
涪陵焦石坝是不是特例?
在中国要不要搞页岩气的问题上,中国把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视为典范。而国内又把涪陵区块作为一个成功的范例。
我国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涪陵区块的确是个成功的案例。
前不久才从现场考察归来的中国能源网分析师冉泽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中石化涪陵区块已有5年的开发历史,目前已开钻128口,完井91口,完成试气36口,投产35口。已完成50亿立方米/年输送管网工程,15亿立方米脱口装置,3500万立方米/日供水系统,11座地面集气站建设,已累计产气8.5亿立方米,销售8.12亿立方米。
至于市场,冉泽介绍说,涪陵页岩气目前有三家用户:重庆建峰化工,重庆燃气集团,重庆四合燃气。目前日销量为330万立方米,到2015年9月前可达到600万立方米,后续将连接川气东输管线外销。
地处渝中的涪陵是国内页岩气开发仅有的一张“名片”。据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录井公司技术科主任石元会介绍,涪陵焦石坝已经初步架起了西部“页岩气走廊”,产建配套60口井,集气干线50公里,日输送能力达600万立方米,开采气体实现了100%商业化销售。
然而,尽管涪陵页岩气开发风生水起,但其他区块的勘探开发工作却迟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重庆目前共有三个开采区块,除涪陵区块外,地质条件不好的黔江、西阳等区块进展缓慢,城口区块地质条件更差。”冉泽说,中国页岩气区块多分布在西部山区,交通条件差,开采十分困难,与美国多为平原不可同日而语。
杨堃向媒体透露,第一轮页岩气招标中,中标的企业区块分别在牛蹄塘完钻一口直井和龙马溪完钻一口水平井,均没有实现突破,主要原因是保存条件差;第二轮中标企业中,基本完成了二维地震勘探和区块评价,少数企业第一口探井进行压裂试气,或进行钻探,没有压裂,多数企业正在部署钻井,还有少数企业在观望。“总之,国土资源部前两轮招标区块目前还没有一个实现工业气流的突破!”杨堃表示。
涪陵页岩气长期一枝独秀,业内有声音认为这可能是我国页岩气开发的一个特例。业界甚至有人认为涪陵区块可能是常规天然气的质疑。但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玉喜则不以为然:“我认为焦石坝不是特例,焦石坝地区是龙马溪组的一部分,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焦石坝是特例,独一无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焦石坝,我认为还能找到,川南地区应该有。”李玉喜表示,随着其他区块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不排除找到下一个焦石坝的可能性。
在通过国土部招标获得页岩气探矿权的企业中,目前绝大多数还没有开始对其获得的页岩气区块进行实质性勘探,已经开展实际的工作也遭遇“探而无气”的尴尬,有些企业甚至开始打退堂鼓,投资热情已难以遏制地减退。
2014年10月中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分公司开采现场 (刘飞 摄)
作者:陈丹江 来源:中国化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