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内容由马后炮化工转载自网络 中国环境报记者邢飞龙 姚伊乐北京报道 “地膜覆盖技术为我国农业带来了一场‘白色革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部分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但随着土壤中残膜不断积累,逐步形成了‘白色污染’,成为土地不能承受之重。”全国政协委员王学仁建议,希望采取有力措施,从总体上解决农业残膜污染问题。
王学仁说,地膜回收受多种因素制约:一是农膜质量标准低。二是废旧膜回收机制不健全。三是残膜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困难。四是缺少捡拾的积极性。地膜残留的回收用工多却卖不了几个钱,农民捡拾的积极性不高。
“残膜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王学仁呼吁,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国家这些年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农业残膜污染问题,但是力度还不够大,还缺少从总体上解决问题的举措。
王学仁提出5条建议:一要做好宣传引导,积极宣传废旧农膜污染的危害性及回收再利用的重大意义。二要规范生产使用标准,从源头进行治理,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标准。三要强化示范带动,树立防治废旧农膜污染的典型。四要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广,加快研究开发和引进推广利用废旧农膜再生加工技术。五要建立健全回收网络体系,从政策、财政等方面扶持一批有一定辐射作用的回收利用加工企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