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内容由马后炮化工转载自网络
澄迈绿色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马后炮化工
图为南渡江(澄迈段)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王家专摄
◆本报见习记者李拉 记者陈祖洪
澄迈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依山傍海,山清水秀。201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201.56亿元,2010年~2013年,连续4年GDP增速领先全省各市县。
一个小县,拥有如此高的GDP和经济增长速度,难免会让人产生疑问,当地发展经济是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产业发展模式是不是粗放模式?生态产业能否成为拉动澄迈县经济发展新引擎?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来到了澄迈县实地采访。
■创新工作机制 ——成立生态建设委员会
在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的美仑河畔,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建筑跃然眼前。咖啡走廊、时尚商场、写字楼、活力广场……曾经古老的县城,向新型生态现代化产业方向转型升级,放射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也在随之扩大,澄迈发展经济,必须彻底抛弃‘先污染、后治理、再转型’的老路,探索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三赢’之路,即走生态现代化道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几次强调。
为此,澄迈县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2008年,澄迈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建设生态现代化目标。从此,澄迈县走上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
低碳发展模式若想得到良好的执行,监管机制必不可少。为组织实施好这一战略,澄迈县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编制、人员、经费、职责“四到位”的生态现代化建设办公室,狠抓生态林业、生态海洋、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强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同年,澄迈县还成立了生态现代化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由县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主任、常务副主任。
在《澄迈县生态现代化建设规划指标》上,记者看见一连串指标数据:至2015年,全县绿色GDP占全县GDP比重达60%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达95%以上;至2020年,万元GDP能耗低于0.6吨标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率达97%以上。
澄迈县委常委、副县长娄和文指着这些指标告诉记者,澄迈县发展经济严格按照生态现代化建设近、中、远期规划指标来审批各大项目,提高新项目能耗准入门槛,对高能耗、低产出项目说“不”,不为片面经济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
■寻求绿色GDP——发展高端生态产业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被视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而破解这一矛盾的途径,就是发展低消耗、低成本和高增长、高附加值的产业。动漫、IT等电子领域的高新科技产业,恰好符合这一发展方向。
今年10月29日,位于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内的海南生态软件园与腾讯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携手打造腾讯创业基地(海南),打造海南省首家以互联网游戏、动漫产业为主导方向的开放式创业平台。
记者在海南生态软件园内看见,园区以软件研发、软件外包、IT培训、呼叫中心、互联网媒体等为主要方向,引进国内外知名信息企业,大多是通过“人脑+电脑”模式,以动漫、IT等高新科技产业为海南创造绿色GDP。
海南省生态软件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主管陈金梅告诉记者,园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是一人一台电脑,生产过程中不存在污水排放或者产生粉尘等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作为无污染、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海南生态软件园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日渐夯实,已建成综合建设面积35万平方米,2013年园区年产值已经达到90多亿元。园区吸引了如惠普、东软集团、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印度NIIT集团等518家知名IT企业入驻。
而在50年前,518家知名IT企业,这个数字是老城小镇不敢想象的。
枫华动漫技术制作总监左蒙说,从加拿大回国,比较了北京与海南的创业环境。虽然第一次看到老城开发区觉得简陋,但是它生态环境好,设施在完善中,就下决心在这里发展。“现在我还经常到福山镇喝咖啡,再过一段日子,就可以在我们软件园的咖啡一条街消费了。”
生态软件园副总经理张东风给记者描绘了这么一个场景:在海南生态软件园内,没有浓烟滚滚,没有机器轰鸣。在椰林掩映的办公楼里,身着休闲装的工作人员或喝着咖啡开启头脑风暴,或对着电脑敲打,为澄迈县绿色GDP献上厚重的一笔。
■发展低碳旅游——打造休闲生态旅游产业
对有着悠久历史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澄迈来说,除了高新科技产业,现代旅游业同样也是经济发展的“潜力股”。
澄迈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游客,低碳旅游成为澄迈发展新契机。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低碳绿色生态将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方向,而包括澄迈在内的海南中西部地区许多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将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的增长引擎。
从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乘船一路溯南渡江西上,两岸是方圆百里的原始雨林、次生林、经济林。
听说南渡江要开发生态旅游,加笼坪护林员陈文兴非常高兴:“南渡江旅游开发对我们周边村民来说,是一大利好啊。通过生态旅游,游客人数增多,农家乐生意红火,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可以带动周边村民发家致富。”
为谋划南渡江保护和开发,澄迈县今年率先拉开了南渡江生态旅游开发序幕,并初步设定了高起点的引入门槛。但对于处在初始状态下的南渡江到底如何保护开发,政府与企业几经研判没有达成共识。
南渡江不是企业眼中的“香饽饽”,该如何对待这样的资源?澄迈县经过谨慎思考后做出决定:“精心保护好珍稀的资源,不为招商而降低标准,条件不成熟绝不擅自开发。”
澄迈县一方面积极引入大型企业合作开发,另一方面,澄迈县投入3000余万元,广邀国际知名规划专家对南渡江及沿岸旅游进行规划设计,加快制定《南渡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南渡江生态旅游规划》,实现高起点起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在大力发展高端生态产业,加大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同时,澄迈县引进新型养生休闲健康管理中心,并积极配套相应的环保措施,把经济这块蛋糕做大的同时,又不破坏生态环境。
严苛的生态保护机制为澄迈县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在澄迈县的熙康健康管理中心,记者亲身感受到科技、时尚、休闲与医疗相结合所带来的“如家式服务”。
管理中心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域,集健管服务区、健检服务区、健康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管理中心配有五星级标准的客房,在健康体检的同时,游客还能在度假中心愉快地度过美好的假期。
近年来,在有限的空间内,澄迈县婉拒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为绿色产业腾空间,引进熙康、一龄博士等健康美容管理机构,游客在游览澄迈县美景的同时,还能享受较好的健康体验等服务。
■建设环境设施——利用垃圾发电生产沼气
在加大生态产业建设的同时,澄迈县环境基础设施也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位于澄迈县老城开发区的海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吃”的是生活垃圾,发的是电。截至2014年3月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累计处理垃圾141.2万吨,累计发电量4.35亿kWh,累计上网电量3.61亿kWh。燃烧余留的粗渣还可以用来铺路,细渣可以制造环保节能砖。
作为海南首个车用沼气新能源示范项目的澄迈车用沼气工厂,日处理500吨混合有机垃圾,包括禽畜粪便、市政污泥、甘蔗渣、香蕉秸秆、稻草、生活垃圾等,日产车用沼气3万Nm3。
谈及澄迈县下一步的生态建设,杨思涛对记者表示,将以生态现代化、工业新型化、旅游休闲化等方面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向生态、绿色、低碳要产值。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