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137|回复: 0
收起左侧

[节能交流] 机构中立 环评才能更客观-马后炮化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8 00:02:1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内容由马后炮化工转载自网络  ●当前,不少环评机构或变成追逐利益的公司实体,或成为研究机构赖以创收的赚钱部门,能否保持中立、做出客观评价,令人很费思量
  
  不久前,环境保护部发出对62名环评工程师“挂靠”环评机构问题处理的通报。这62人虽有环评工程师资格,但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本就不该出现在环评机构的人员队伍里。几个月前,环境保护部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环评机构的管理,其对环评业内乱象整肃的决心可见一斑。
  事实上,环评行业确实到了必须整肃的地步了。最近几年,一些大的工程项目因为环评引发的争议不断,不仅影响社会稳定,也给环评制度的声誉带来极大损害。
  一个项目上马是否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是否能够通过技术工程减轻甚至消除这样的影响,环评报告文件应该讲得清清楚楚。而目前,在一些项目的环评过程中,环评机构受雇于项目业主方,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要求环评工程师努力为业主粉饰开脱,甚至不惜造假,也要把环评报告做得漂漂亮亮接受审核。一些机构更拉拢环保系统内部有环评工程师资质的人员挂靠,将一些“裁判员”变成自家人。
  环境影响评价,应该是环评工程师们根据现场踏勘、运用专业知识缜密判断的过程,他们甚至可以说是生态环境的代言人。环评制度对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要让这一制度发挥作用,关键还要看环评工程师们的水平和职业操守。然而,当前,不少环评机构或变成追逐利益的公司实体,或成为研究机构赖以创收的赚钱部门,在这种情况下,能否保持中立、做出客观评价,令人很费思量。同样,环评工程师们常常身陷两难困境:若为环境代言,一些项目可能根本没法上马;可身为机构工作人员,又不能不顾及单位的利益。
  从另一个角度讲,一味指责环评工程师也有失公允。截至今年7月,全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单位有1155家,通过环评工程师考试获得资质的仅有一万余人,平均一家仅有10人,这其中还有不少是身在环保部门工作、考到了证实际上不能从事环评工作的。与此同时,全国每年新立项的建设项目数以万计,这些有限的工程师要为所有项目把脉,已经让他们疲于奔命,提高环评质量仅靠他们的付出还远远不够。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杜绝环评造假,提高环评报告质量?笔者认为,还要从制度建设做起。
  首先要切断业主方和环评机构直接的利益关系。从中央到地方能否设置环评委托管理单位,业主方根据项目体量、投资金额向机构缴纳数目不同的环评基金,这一单位全权负责环评招投标,然后根据环评报告质量,向环评机构付费。
  其次,严格建立环评工程师信用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环评工程师工作质量低劣甚至造假,不仅要追究责任,更要纳入黑名单,使其不能在行业立足。
  当然,还必须大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环评工程师,提高薪酬待遇,让行业更有吸引力。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23日 09 版)

评分

参与人数 1韶华币 +1 收起 理由
hanpingsiping + 1

查看全部评分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9 03:14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