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BR移动床/流化床生物膜工艺 流化床生物膜工艺(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运用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充分利用了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又克服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固定式生物膜法的缺点。技术的关键在于开发了比重接近于水,轻微搅拌下易于随水自由运动的生物填料,填料具有有效比表面积大,适合微生物附着生长的特点。MBBR工艺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既可用于有机物的去除,也可用于脱氮除磷;既可用于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更可用于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改造和升级换代。 MBBR工艺优势 1. 容积负荷高,紧凑省地 特别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设施)升级改造效果显著,不增加用地面积,仅需对现有的设施简单改造,污水处理能力可增加2-3倍,并提高出水水质。 2. 耐冲击性强,性能稳定,运行可靠 冲击负荷以及温度变化对MBBR工艺的影响要远远小于对活性污泥法的影响。当污水成分发生变化或污水毒性增加时,生物膜对此的耐受性很强。 3. 搅拌和曝气系统操作方面,维护简单 曝气系统采用穿孔曝气管系统,不易堵塞。搅拌器采用香蕉型搅拌叶片,外形轮廓线条柔和,不损坏填料。整个曝气和搅拌系统维护管理简便。 4. 生物池无堵塞,生物池容积得到充分利用,没有死角 由于填料和水流在整个生物池内都能得到混合,从根本上杜绝了生物池的堵塞可能,因此池容得到完全利用。 5. 灵活方便 工艺的灵活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采用各种池型(深浅方圆均可)而不影响工艺的处理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很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填料填充率,达到兼顾高效和远期扩大处理规模而无需增大池容的要求。对于原有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厂的改造和升级,MBBR工艺可以很方便地与原有的工艺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活性污泥-生物膜集成工艺或者流化床活性污泥组合工艺。 6. 使用寿命长 优质耐用的生物填料,曝气系统和出水装置可以保证整个系统长期使用而不需要更换,折旧率低。 目前,全球已投入运营的MBBR项目约200多个项目,大多采用三种类型的MBBR工艺,一种为Linpor MBBR工艺,主要采用聚氨酯海绵为载体,主要用于市政污水系统改造;一种为Kaldnes MBBR工艺,生物载体多为聚乙烯材料制成,为鲍尔环结构;第三种为Levapor MBBR工艺,Levapor技术有德国拜耳开发,通过对Linpor载体表面处理,吸附30%活性炭粉,使Levapor比表面积高达20000m2/m3,是前二者的10-20倍,Levapor MBBR适合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和高氨氮、硝酸盐的主要应用于化工、制药、农药等高浓度、难降解、高氨氮有机废水处理,目前已有40多个成功案例。
三种MBBR载体性能比较:
物化指标
| LEVAPOR载体
| Linpor载体
| Kaldne载体
| 比表面积(m2/m3)
| ≥20000
| ≤2500
| 500-800
| 孔隙度(%)
| 97
| 90-95
| 50-75
| 投配率(%)
| 12-15
| 30-70
| 30-70
| 润湿性
| 2天
| 3个月
| 3个月
| 吸水性
| 达到自身250%
| 非常少
| 非常少
| 带电负荷
| 可调节
| 不可调节
| 不可调节
| 吸附能力
| 非常强
| 好
| 弱
| 微生物繁殖
| 1-2小时开始
| 4周后开始
| 5周后开始
|
Levapor MBBR技术应用于市政污水,可提高其污水处理能力2-4倍;应用于化工、制药等废水处理厌氧处理系统,可提高其对冲击负荷和毒性物质的耐受性,解毒效率为原处理系统2倍以上;应用于化工、制药等废水处理好氧处理系统,可提高容积负荷2-3倍,硝化功能2-4倍,大大强化系统硝化功能和COD去除能力。 中山大学和广东清晏环投13622284727合作引进德国Levapor MBBR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城市污水厂提标扩容改造,结合激波震荡射流增氧推流技术、分体式超滤膜技术等,形成了一整套市政污水系统提标扩容改造技术体系,示范工程连续3年运行结果表明,在不进行任何土建投资的情况下,通过对污水厂进行MBBR改造,原有设计1万吨/d的污水处理量,其污水处理量可提高至2.8万吨/d,同时解决了冬季氨氮超标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