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腾格里沙漠污染、新疆沙漠污染、鄂尔多斯沙漠污染……每起沙漠污染事件的背后,都是偷排偷放企业置法律于不顾的肆无忌惮。今年全国两会,不管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是履新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都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释放出这样一个强烈信号:今后将对环保执法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新《环保法》将成为治理污染的杀手锏。
治理污染要抓住关键。当前的关键就是要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甚至要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对企业的偷排偷放行为,无论是央企,还是民营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决不能心慈手软,必须要充分发挥新环保法的杀手锏作用,对偷排偷放行为必须做到“零容忍”。
中国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此前数十年中,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没有对环保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造成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环保法制体系不够健全,环保部门缺乏有力的“牙齿”,处罚力度也不够。
以农药行业的草甘膦产业为例,由于企业对环境保护所持态度的差异、对环保设施投入的差异等,对“三废”处理水平就有所不同。我们知道,通过“三废”处理,实现达标排放,要增加相当的成本。于是,有些中小企业在根本不能进行“三废”处理的情况下,就盲目上马生产草甘膦,“三废”偷排偷放现象极其严重;而有些有环保设施的企业,为了减少“三废”处理费用,根本不正常运行“三废”处理设施;甚至有些大企业受利益驱动,也加入到偷排偷放者行列。高消耗、高排污、恶性竞争,构筑了一条危险的产业链。凡此种种,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
新《环保法》的实施,无疑对企业的偷排偷放行为将加大惩治力度。环保部门要敢于担当、承担责任,对于拒不改正的排污企业,罚款金额必须按日连续处罚,坚持实行上不封顶,要罚得偷排偷放企业不敢妄为,使他们承受不起偷排偷放的代价。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环保秩序:主动治污、达标排放的企业得到褒奖,偷排偷放的无良企业得到应有惩罚,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