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了2020年我国能源发展的一系列具体量化指标: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坚持煤基替代、生物质替代和交通替代并举的方针,科学发展石油替代,形成石油替代能力4000万吨以上。
笔者注意到,同样是中央政府做出的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在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的目标是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而这次《行动计划》则是到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降低了3个百分点。相信这是中央政府在对目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有一个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
一是全球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加快,化石能源消费增长放缓态势明显。《BP世界能源统计2014》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包括核能、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在内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合计约为19.78亿吨油当量,2010~201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与2000~2010年增速相比,提高1.1个百分点,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14.6%提高至15.5%。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的同时,由于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放缓,近几年化石能源消费增长放缓迹象明显。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煤、油、气三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107.53亿吨油当量,2010~201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与2000~2010年相比,下降0.7个百分点。在全球化石能源消费增长放缓的同时,北美洲、欧洲化石能源消费量甚至出现了绝对量下降。而我国化石能源消费量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测算,2010~2013年我国煤、油、气三大化石能源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7倍。
二是相比于页岩油、气产量快速增长使美国能源自给率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能源自给率则显著下降。在北美、欧洲化石能源消费量下降的背景下,受页岩油和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带动,近年来美国油、气生产明显提速。据测算,2013年,美国化石能源生产总量为15.74亿吨油当量,2010~2013年年均复合增长3.2%,而2000~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0.1%。2013年,美国油、气产量分别为4.46亿吨和6.27亿吨油当量,与2010年相比,分别大幅增长34.0%和14.1%。一方面,美国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另一方面,化石能源产量快速增加,其能源自给率不断提高。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4》数据测算,2013年美国能源自给率达到83.1%,较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较2000年大幅提高10.7个百分点。与美国相比,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量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整体呈下降态势。同样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4》数据测算,2013年我国能源自给率为85.1%,较2012年降低2个百分点,较2000年大幅下降10.2个百分点。
三是欧、美国家碳排放出现下滑趋势,我国碳减排压力相对加大。受化石能源消费量总体下降、页岩气等低碳化石能源消费增加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欧、美国家化石能源使用带来的碳排放量在达到峰值之后已经逐步回落。《BP世界能源统计2014》根据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和标准的转换因子测算出各国化石能源使用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美国排放量在2007年达到65.2亿吨的峰值后震荡回落,2013年排放量降至59.3亿吨,较2007年下降9.1%;欧洲国家碳排放量在2006年达到74.6亿吨的峰值后也出现明显回落,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69.6亿吨,下降6.7%。与之相反,由于我国化石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化石能源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持续增加。根据同样的标准测算,2013年,我国化石能源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95.2亿吨,较2007年增加30.1亿吨,增长46.2%。传统化石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导致碳排放量不断增长,使我国在国际气候问题谈判方面面临着较大压力。
四是国内大气污染问题亟待解决。近两年,国内大气污染问题愈发凸显,许多地区频繁遭遇雾霾天气,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到35.9天,较上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虽然雾霾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但能源结构不合理以及能源利用的低效和粗放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相关部门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必须要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必须要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建立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7.5亿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费量约为24.75亿吨标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虽较2012年下降约0.6个百分点,但仍高达66%。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能源发展之所以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即便未来我国能源结构能够按照《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如期实现调整,天然气消费占比达到10%,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占比达到15%,煤炭消费量占比仍然高达62%,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基础地位还是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这种情况下,未来能否更好的利用好煤炭将成为决定《行动计划》成败的关键。
如何更好地利用煤炭呢?这个问题各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提高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行动计划》也指出,要稳妥实施煤制油、煤制气示范工程,按照清洁高效、量水而行、科学布局、突出示范、自主创新的原则,以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为重点,稳妥推进煤制油、煤制气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升级示范工程,掌握核心技术,严格控制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形成适度规模的煤基燃料替代能力。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燃煤发电能耗整体偏高,煤炭使用效率偏低。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份,全国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耗煤率为319克标准煤/千瓦时,而美、欧部分发达国家供电煤耗早已低于300克标煤,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也已经接近300克标煤。未来,无论是从提高能源效率来说,还是从控制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来说,提高煤炭集中高效发电比例,特别是不断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燃煤发电机组应该是战略选择。所以笔者认为,要用好煤炭,就应该把煤化工和燃烧发电两个领域一并考虑,而不应该人为割裂开来。现在有一个好的趋势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不但在煤化工领域普及,同样也在燃烧发电领域普及。一些技术甚至可以在两个领域流动。比如,2014年6月份,浙能嘉兴电厂8号机组在安装了国内首套烟气超低排放装置后正式投产运行,该机组烟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水平达到或优于燃气机组排放标准,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不超过5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和不超过50毫克/立方米,比《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重点地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分别下降75%、30%和50%。而这家电厂的减排经验也正在引起煤化工企业的关注。
文|李廷 睿能咨询公司首席咨询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