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097|回复: 0
收起左侧

这些观点帮助了煤化工(能源结构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4 18:46:5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本刊发表了大量针对时事的不同观点。这些观点对煤化工产业所遇到的新局面、新问题、新考验进行了及时的分析,论据充分,观点鲜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角度帮助了业内读者了解判断时局,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务实而可靠的参考。年终岁首,回顾起来,这些观点对读者迎接新的一年仍旧很有帮助。

2014年第1期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舒朝霞观点:
煤化工产能最多占化工产能20%

整个来看,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低速增长。2002~2012年这10年,中国国内化工需求的增速都是两位数,而到了2013年都不到5%。未来2~3年,甚至3~4年,化工的需求都不是很旺盛,呈现比较低速的增长。所以,2014年可能仍将维持和2013年相似的低迷的增长速度。对中国化工企业来说,2014年可能稍稍有点盈利,但仍然会比较艰难。

从长远来说,我国对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认为,将来煤化工的生产能力能达到化工生产总能力的20%就非常不错了。这是因为,随着环境要求提高,煤化工将面临很大的挑战。中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挑战,这是个未知数。

2014年第1期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卜昌森观点:
页岩气革命改变世界能源消费格局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不仅改变了美国国内的能源结构,也改变了中东液化天然气的流向,导致了美国煤炭大量出口,冲击了中国、欧洲等国家的煤炭市场,使得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下降,各国煤炭进口量激增,从而改变了世界的能源格局。

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格局中,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能为代表的常规能源,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为代表的新型能源都在被广泛利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以煤炭为主的格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石油、煤炭为主的格局过渡到目前的多元能源消费格局,新型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之间以及新型能源之间互相取代,此消彼长。

2014年第2期
“千人计划”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刘科观点:
煤化工发展要全球一盘棋

能源战略千万不能只看眼前。我个人觉得还是得让市场去选择。煤化工战略要跟全球能源战略结合起来。因煤化工投资大,耗时长,判断建不建设的标准,要把全球看成一盘棋,比较该项目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性。我国在特殊时期下发展煤化工,有些产品当然会一直保有竞争力,但有些产品风险就很大。

煤制聚烯烃还是要与全世界的生产商去竞争。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应该是去天然气和轻烃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地方去建天然气制甲醇,甲醇制烯烃,或轻烃直接制烯烃,聚烯烃,然后把高价值的聚烯烃运回中国。这样,解决了天然气不好运输的问题,在天然气价格低廉的地方,这个路线的利润要比煤制甲醇,再制烯烃,聚烯烃更具竞争力。

2014年第2期
国家发改委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观点:
去煤化必须打破利益格局

虽然我国大气质量控制的任务很重,但是国内对去煤化讳莫如深。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坚持以煤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煤炭比例居高不下,有情可原。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能源界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继续坚持以煤为主、以国内为主的方针,维持了长期形成的煤炭利益格局,游离于世界能源变革的大局之外。这种发展趋势不仅仅是我国大气环境持续恶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国能源行业对外开放的难点之一。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煤为主的电力生产体系,不能再增加一个以煤为主的供气体系。因此,去煤化必须打破利益格局,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实现我国能源的清洁化和国际化。在短期内无法快速减少煤炭消费的前提下,也要尽可能减少煤炭的终端消费,要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至少不能形成对煤炭的新的依赖。

2014年第4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化抚顺研究院顾问胡永康观点:
页岩气可能改变中国能源结构

一旦中国能够大规模开发页岩气,也许同样很快将对能源尤其是煤化工与石油化工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美国仅用6年时间就因页岩气开发实现了能源独立,使其成为全球天然气价格洼地,如果中国解决了能源体制问题,谁又能确保中国的能源结构不会受到页岩气革命的影响呢?别的不说,如果届时有大量富含C2~C4的页岩气凝析液产生,必将会对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中国乙烯工业产生重大影响。

有了充足的天然气后,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清洁高效的油气化工必然复苏,肯定会遏制煤化工产业发展。如果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领衔开发的“甲烷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丙烯、氢气”技术应用实现重大突破,届时,拥有充足天然气的中国,石油炼制及乙烯工业无疑会发生重大变革。

2014年第5期
杜克大学教授杨启仁观点:
煤制气是高碳发展路径

一旦中国目前规划中的大批煤制天然气厂建厂完成,在未来的数10年间将持续生产高碳能源,中国的能源基础设施将被锁定在高碳发展路径。即使以后这些煤制天然气厂全部破产,中国也将难以重新回到低碳的发展路径。

像煤制天然气这样的投资,眼光至少要看40年。40年前,美国没有人可以想象40年后的今天,美国的天然气资源不但没有枯竭,还比40年前更丰富。40年前,风力与太阳光伏发电技术犹如空中楼阁,几乎没有任何市场竞争力。而40年后的今天,风力发电俨然已经成为主流的发电技术之一,太阳光伏的成本也越来越有竞争力。从过去数10年的经验来看,太阳光伏的成本大约每10年下降一半。未来10年到20年间,太阳光伏发电的成本很可能会降到跟燃煤发电差不多甚至更便宜。如果到时候用太阳光伏发电来取暖煮食比用煤制气更便宜,那么现在建的这些煤制气厂将被迫停产关闭。如果只运转不到20年就关闭,现在的投资将难以收回。

2014年第6期
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青年委员胡森林观点:
新一场能源革命是去碳化

前两次能源转型,其实也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上从效率低、清洁度低的“高碳能源”向效率高、清洁度高的“低碳能源”演进的过程。哪一种能源能被人类所选择,也是一种适者生存的结果。第三次能源转型将呈现三个特征:一是去碳化,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实现能源组合的多样化和低碳化。二是去中心化,从精英能源到大众能源。能源生产呈现中心分散的趋势,能源使用呈现品种多元化、使用方式多样化的趋势。三是去资本化,从资本主导到资源主导。主要依靠大资本、大投入的资本主导型能源发展模式将受到挑战,充分利用分散的资源、即产即用型的资源主导型能源发展模式逐步兴起。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5-5 02:51

Powered by 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