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968|回复: 0
收起左侧

“能源的未来”高峰论坛召开: 中国应抓住时机“脱煤入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8 01:18:2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阐述中国未来六年能源发展的总体方向和主要任务。18日,第一财经研究院主办的“能源的未来”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通用电气(GE)为论坛全程合作伙伴。在“CBN Blue”的背景下,与会嘉宾共同点亮了象征“能源的未来”的节能灯。
  主办者表示,举办这一论坛是要回答这样一些问题:究竟能源的未来在哪里?如何实现?未来的能源是何种形式,中国的能源体制如何改革,如何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对公众关心的大气雾霾问题应如何应对?如何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嘉宾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
  嘉宾:
  范必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
  韩文科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
  杨雷 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
  赵刚 科技部与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副主任
  王进 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


  新格局:油气供大于求
  范必:有两件事对于世界未来的能源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是北美的页岩气革命,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出现波折。
  页岩气革命以后,全球油气储量大幅增加,油气出现了多点供应、供大于求的格局。而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受挫,使得国际社会限制化石能源使用的压力有所减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优质化石能源将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发达国家早已进入油气时代,中国却长期处于煤炭时代。改革开放后,我们经过了温饱、小康。如果到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时候,能源结构还是以煤为主,那将进一步加剧对资源环境的破坏,这种小康恐怕很难说是全面的。
  那么,是什么制约了油气的使用?我看主要是观念和体制。我们在能源安全问题上思想还不够解放。一是担心供应安全。认为油气的对外依存度过高,会在一些突发情况下出现缺油少气的局面。二是担心价格安全。认为国际石油市场易受政治和金融的影响,油价过高会加剧经济危机,超出可承受范围。三是担心通道安全。认为油气运输过度依赖一些热点地区,会在政治、安全上存在风险。
  这些顾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是过度顾虑也带来了重煤轻油的倾向,束缚了油气的使用。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环境的危害是严重的,频繁出现的雾霾与煤炭燃烧密切相关。我们已采取很多措施去控制煤炭使用中的排放,但是最根本的办法则是减少煤炭使用。
  制约油气使用的另一障碍是体制。中国的油气行业由少数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经营,抑制了竞争,扭曲了油气价格。前些年美国能源价格走低,提高了制造业的竞争力,出现了“再工业化”。今年以来,国际上美元升值,油气价格下跌。中国是否能享受到由此带来的红利,关键还看油气行业的开放水平。
  最近,中美就应对气候变化发表了联合声明。美国由于大量使用页岩气代替煤炭,使得碳排放量大幅减少,在气候外交上变得主动。中国也有大量的页岩气资源,但是受到体制的制约,能够参与这项事业的投资主体还很少。
  拐点:油气时代呼唤改革
  范必:未来突破传统的能源格局要在思想观念上和体制上进行调整。首先要认识到,能源的代际更替是大趋势。发达国家并不是因为煤炭消耗殆尽才使用石油,而是在需要使用更加优质的能源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补新的能源时代。这种跨越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其次在体制上要进行改革。油气从区块出让开始,经过勘探、开采、流通、炼化等环节,送到每家每户的油箱、厨房,要进行全产业链的市场化改革。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一定要赢在出发的起点上,但一定要赢在变革的拐点。全世界的油气时代还会持续很长时间,现在中国进入了新的改革年代,全球油气价格开始进入下行周期,能源工作者应当抓住难得的机会,推动中国尽早实现能源的代际更替。
  杨雷:中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在页岩气方面也初步实现了很好的开端。中国在技术和装备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可在系统化、工厂化的作业方面还需要一些提高。但是,关键的不仅仅是技术、资金,更重要的是一种体制,一种激励更多投资的体制。我们应该用更市场化改革的方法促进我们的页岩气革命早日到来。
  韩文科:中美气候变化共识的达成对推动巴黎谈判、达成世界减排协议是至关重要的。中美两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均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此次达成共识,显示了两国确实做了充分准备。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探索出了如何减排温室气体,同时改变能源结构的道路。目前,中国已经面临着今后能源可以走一条比较清洁、环保、低排放的道路。我们看到了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未来。中美两国达成气候变化的共识,会起到一个带动作用,特别是会推动中国在能源领域进行生产革命和消费革命。
  王进:中国能源领域面临很大的变革,变革既涉及公民意识的提升,也涉及能源效率的提高,还涉及能源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顶层设计中,体制要革命,技术、生产、消费都需要革命。能源改革未来几年内是重头戏,这会为中国能源行业带来很多机会,但同时也会伴随着很多困难,这是改革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这一场改革。
  赵刚: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很大地改变能源结构,如何走向清洁能源是中国、美国以及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中美两国有很多共同点,几年前,中美两国政府发起成立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发中心,希望通过共同的技术合作、技术研发,带动技术创新、产业化应用。目前已有各方参与项目,有了丰硕成果。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共同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应用示范,带动产业化,通过这种努力来调整两国的能源结构。
  保证能源安全的战略思考
  王进:从国际上讲,油气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从国内来讲,能源结构性的失调非常严重。改革多元化是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抓手。
  赵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是技术,关键是市场,主体是企业。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能源安全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杨雷:一句话: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是保证能源安全的根本。
  韩文科:能源安全上,国家关注的是国家的安全,企业关注的是如何提供可靠的、清洁的、能满足未来需求的能源。现在看来,由于科技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充裕,今后能源安全的保障从国家和企业角度都要不断地追求可持续性、清洁性、低碳性,追求更适应人类未来的发展。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7 21:41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