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坐落于“黄河金三角”的府谷,广袤的大地下蕴藏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这里曾经在历史的发展变革中默默无闻,当其以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和区位优势开始踏上快速发展之路时,产生了众多一展宏图的企业家和企业,而他们大多都和一种产品相关联——兰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受当时煤炭市场需求、计划经济模式因素制约,加之陕北煤炭资源丰富的神府地区交通不便、运力有限,当地很多煤矿将难于销售的块煤堆码在一起,用明火点燃,等到块煤燃烧、透熟后再用水熄灭制成的产品就叫兰炭,也称“半焦”。得益于陕北神府地区优质的侏罗纪煤炭资源禀赋,其特有的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所产半焦(兰炭),低灰、低硫、低磷,活性高、固定碳含量高、比电阻大,在电石、铁合金、化工造气等行业作为生产原料能完全代替焦炭,且能起到节能降耗,提高下游产品品质的作用,因而成为电石、铁合金、化肥等行业一种优质的替代性材料,兰炭由此诞生并不断广泛应用。
立足产业集约,走煤化工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2008年,根据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安排,榆林市及府谷县等各级政府提出“关小上大、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优化调整思路,随着府谷“大园区承载”、“大项目带动”,以及“七区八园”产业集中集约发展规划的具体落实和推动,府谷京府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其作为国内兰炭运销行业老大的优势,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96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为基础,规划建设新尧兰炭产业集中区,探索和打造传统煤化工产业升级换代、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新模式。
府谷京府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创始人石磊初期根据当地产业特点,主要经销煤炭、兰炭、电石等煤化工产品,也采用土法炼焦进行中小规模的兰炭生产。2008年,京府煤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联合兄弟企业“关小上大、开始实施行业集约升级”关停整合了18家小兰炭企业,以96万吨/年兰炭综合利用项目为依托投资建设新尧兰炭集中区。
京府煤化96万吨兰炭综合利用项目,以兰炭生产为上游龙头,配套建设金属镁厂、兰炭尾气发电厂、硅铁厂、洗煤厂和免烧砖厂等8个子项目。形成了上下游相对接、多种产品相支撑,产业链条完善、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清洁环保、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体系。产业链以外购煤炭洗选加工,洗选出的煤泥和矸石用来发电、块煤和仔煤生产兰炭,兰炭生产硅铁和电石,焦炉煤气作为燃料经过脱硫脱硝后还原并冶炼金属镁、发电,硅铁用于还原金属镁,硅铁冶炼余热也用来发电,镁渣、焦末生产免烧砖,电力用于各个生产项目的一个完全闭合的循环产业链。
从2008年项目规划建设开始,京府煤化提出了“分步建设、陆续运营、滚动发展”的企业发展指导思想,当年开工建设60万吨兰炭、2万吨金属镁生产线以及配套的荒煤气脱硫脱硝、污水处理等环节境保护项目,2009年8月一期兰炭项目点火试运行、同年12月份金属镁开始试生产。2010年5月份55MW兰炭尾气、矸石煤泥发电项目开始上马,8月份二期兰炭开始上马,同年,10万吨硅铁项目也开始启动,在产业建设过程中,京府煤化掌舵人石磊和决策层根据产业链循环运作的实际情况,补充安排了年产1万支还原罐的耐热不锈钢离心铸造项目。
2012年7月,规划建设的96万吨兰炭炭化全部投入运行或者试运行,8月份150万吨洗煤厂开始试运行,同年11月份还原罐厂开始试运行;2013年6月,随着铁合金厂(硅铁项目)、电厂以及免烧砖厂投入试运行,京府煤化96万吨兰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完成闭合。
致力深耕细作,向管理要效益
传统煤化工产业,因其产业链较短,各环节生产经营技术含量、附加值低,而且处于基础产业段,其上游受到煤炭行业波动的影响,下游随着钢铁、化工、化肥等行业的发展和基础原材料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宏观的产业协作中和上下游相比基本处于弱势地位,以产业升级转型为契机的循环经济大项目上马,提高了企业在宏观产业协作中的话语权。
在京府煤化96万吨兰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和试运营过程中,由于循环经济各环节之间基本呈现出“不相关多元化”的特点,涉及能源、(煤)化工、冶金、发电等不同专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复杂化,企业的管理、技术和工艺管理复杂性逐步提高,同时外部经营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煤炭及煤化工产业已经从机会性产业发展阶段逐步进入市场竞争性产业发展阶段,企业的运营难度也在悄然增加,为此,在2011年,京府煤化为了实现管理优化和快速提升,引入外部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对薪酬绩效、组织机构等管理进行梳理及体系优化设计,根据循环经济产业链特点,设计采用矩阵组织结构下的操作型集团管控模式。
“细节决定成败,激情成就辉煌”这是京府煤化掌舵人石磊的训导,在其他生产单元试运行进入稳定期后,公司综合管理部会同其他部门将进行管控指标体系设计和考核。在2012年度监控考核中,年终汇总核算考核时金属镁业务单元较2011年度综合生产成本下降了近1000万元,平均单位产品成本下降近50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