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国际原油供过于求格局依然存在。主要原油出口国并未受政治不确定因素影响,其原油产量不减反增,而季节性需求减弱,加剧供需环境恶化。受此影响,本月国际原油价格再次大幅回落。夏季高温天气远去,居民制冷需求骤降,拖累动力煤需求下滑。同时,9月炼焦煤市场进入调整平稳期,价格震荡调整。
一、国际动力煤市场分析
9月份,国际原油市场悲喜交加,供过于求仍未能得到有效改善,价格承压下行。欧洲等经济体经济复苏速度较为缓慢,公布的部分经济数据不佳,拖累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前景;另外,美元高位企稳;再加上国际原油市场的供给充足,供过于求格局依然存在,施压国际原油价格。然而,美国部分向好经济数据以及地缘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国际原油价格,有效下调其下跌幅度。截至9月底,纽约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月度均价报收于93.18美元/桶,月环比下跌3.64美元/桶,跌幅为3.76%。
需求方面,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不尽人意,原油需求多方受压。一方面,美国制造业萎缩严重,美国公布的8月份耐用品订单仅为-18.2%,低于预期,并创近年来美国耐用品订单月率新低。另一方面,欧洲经济增长萎靡,9月份欧元区PMI跌至52.3,9月企业活动扩张步伐稍逊于预期,制造业和服务业增速降至今年最低;尤其是德国商业景气指数跌至104.7,预计3季度德国经济不可能恢复强劲增长,或将继续停滞。同时,日本8月全国核心CPI(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上升3.1%,升幅不及预期,预计日本经济增长将严重受阻。全球经济恢复持续低迷,对原油需求不佳,拖累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滑。
供应方面,国际原油供给充足,利比亚石油产量增加至92.5万桶,伊拉克原油日产量已经超过300万桶,沙特阿拉伯原油日产量接近1000万桶。同时,夏季高温天气结束,美国机动车用油需求减少,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库存增加但日产量却积极回升,导致国际原油供给过剩,市场承压。
短期来看,国际原油市场强势反弹动力仍不足,但随着各国不断探索提振经济办法并逐步实施,国际原油价格或将震荡上行。美国7月份出口创新高,7月份贸易差将至半年来最低水平;美国按年率计算的二季度GDP增速从早先预估的4.2%上调至4.6%,这表明,受一季度恶劣天气影响出现萎缩的美国经济,在二季度调整后美国经济已强劲反弹,预计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复苏态势。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将有效提振国际原油市场,或将助推原油价格回升。
图1 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价格(WTI)走势
9月份,全球高温天气骤减,居民基本停止制冷需求,拖累电厂开工率有所下滑,对动力煤的需求也应声回落。与此同时,虽然《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对进口煤的影响较小,但是发改委部署9-12月份进口煤炭减少4000万吨,其中主要电力企业承担减少2000万吨,该政策严重抑制了中国对进口动力煤的需求。受此影响,全球动力煤市场压力重重,价格掉头下落,尤其是南非地区,动力煤价格下跌幅度较大。短期来看,中国关于进口动力煤市场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动力煤价格走势。
亚太地区:9月份,日澳开始进行10月份2014财年动力煤年度合同谈判,日本Tohoku目标合同价格为76.0美元/吨,较去年同期85.8美元/吨,大降9.8美元/吨,预计此次谈判将涉及1200-1500万吨动力煤合同量。为争取较低的合同价格,日本贸易商压价意识强烈,施压澳洲动力煤现货价格。日韩地区动力煤进口不乐观,8月份,日本十家大型电力企业消耗煤炭571万吨,同比微增0.3%,涨幅较小;韩国海关最新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韩国动力煤进口下滑至778万吨,同比下滑10.0%,月环比下滑9.6%。同时,中国《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对商品煤质量做出明确要求,这对于硫分较高的澳洲动力煤形成一定的压力,国内部分贸易商对澳洲动力煤的采购积极性下滑。受此影响,9月份,亚太地区动力煤市场需求不济,价格承压下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