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煤炭行业还存在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包括管理和销售体制、科技含量、、供给消费、效率低下等。下游需求低迷的状况不解决,市场的竞争不充分,还是解决不了煤炭这种战略性资源行业的病根。
限产:看似主动实为无奈?
即使国家不限产,当前煤炭净供应量减少的时期也已经到来了。
“煤炭企业的‘限产’看似主动,其实很多是姿态性的,显示的是市场低迷下的无奈。”陕西一家股份制煤炭企业的负责人李原林对记者说。
李原林所在的企业已经部分停产。“价格卖不上去,只能部分停产。如果资金流不是特别紧张的话,减少一些产量更有利于企业的升级改造。”李原林说。
李原林所说的煤炭价格确实持续低迷。数据显示,作为煤炭价格的风向标,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累计下跌131元/吨。作为中国首个煤炭主产地价格指数,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累计下降17.79点,跌去近两成。
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企业亏损面加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煤炭行业亏损面超过70%,7个省区的煤炭企业整体亏损。
市场低迷之下,神华集团和中煤能源相继宣布将调减2014年煤炭产量和销售量。继神华、中煤之后,山西大同煤矿集团8月25日宣布,下半年煤炭产量和销量分别下降1000万吨以上。
实际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关于限产的呼声就在行业内此起彼伏。今年7月份,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门组织了特大型煤炭企业领导人座谈会,在会上达成了必须严格控制总量的共识。紧接着,国家发改委也召开煤炭行业脱困会议,要求从化解产能过剩、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加强煤炭进出口管理、加强金融支持四方面来出台对策。
在李原林看来,即使国家不限产,当前煤炭净供应量减少的时期也已经到来了。“全国工业用电量增速在回落,需求在减少,但与此同时,前些年纷纷开工建设的煤炭产能正在进入市场,集中释放,而这部分产能往往成本比较低,对煤炭市场的冲击尤其厉害。”李原林说。
在李原林看来,面对煤炭行业整体的颓靡,进行行业优化调整已成必然。“三大煤企的限产调整可以看做是对产量控制的积极回应,以期在行业内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暗战”难免
限产总体上是行政措施,而目前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并不高,企业之间都想利用对方限产机会抢占市场份额。
但是,在煤炭企业主动“限产”的背景之下,依然有暗流涌动。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尚未有更多的煤炭企业公布2014年减产计划,而就神华集团及中煤能源公布的数据来看,数值虽然可观,但细究来看则有些玄机。
“神华和中煤减产是姿态性的,比如中煤本身的港存就比较大,在几个港口的库存是最高的,另外中煤的煤含硫量比较高,所以中煤的减产更多的是港存压力比较大,按正常的生产经营本身就应该减产。”内蒙古煤炭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经理师秋明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煤集团有些低质煤矿没有销路,所以生产不如减产;而神华集团基本都是优质煤,不愁没销路,就算限产也只是限制生产成本较高的煤矿而已,不会限产那些质量好的煤矿。
在众多的业内人士看来,限产总体上是行政措施,而目前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并不高,企业之间都想利用对方限产机会抢占市场份额,而这种“暗战”,导致限产难以达成一致行动。
事实的确如此。李原林现在感到最为头疼的是:加大生产,只能是继续亏损;而如果减少产量,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你又可能失去曾经的市场。
据李原林介绍,同一地区煤炭坑口价差别不大,“你一旦限产而别家不限,将来你的市场不是就会被别人抢占了吗?这是每个煤炭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