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8月27日9时19分,一列由“神华号”交直交12轴大功率电力机车牵引的110节轴重30吨载重100吨级底开门运煤列车—“60016”次货车,在历经了11小时21分钟安全运行后,如期抵达黄骅港站。神华集团副总经理薛继连宣布:我国首列轴重30吨重载列车在朔黄铁路开行成功。
“客运高速、货运重载,这是当今世界铁路运输业发展的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在接受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神华轴重30吨重载铁路列车的试运成功,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业继客运高铁之后,货运也将迎来一个新时代—重铁时代。”
中国铁路运输进入“重铁”时代
作为我国首列轴重30吨重载列车,神华“60016”次货车的试运行引人瞩目。8月27日9时19分,当这条钢铁巨龙驶进黄骅港站台时,迎候在这里的周福霖、王梦恕、郑颖人、杜彦良等1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不约而同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随后一天半时间里,在神华集团公司总经理凌文、副总经理薛继连等人的陪同下,10位工程院院士详细考察了中国首列KM98轴重30吨重载列车、14400KW 交直交12轴大功率机车、综合检测车、朔黄铁路沿线的重载轨道和桥梁等,8月28日下午,一个名为“轴重30吨以上煤炭运输重载铁路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制研讨会”在山西原平召开。
“神华轴重30吨重铁试运成功,是我国继高铁之后又一项重大技术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杜彦良说,“这对于中国铁路运输业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重载铁路时代的到来。”
据杜彦良介绍,按照目前国际重载运输协会(IHHA)的规定,重载铁路有三个条件:一是轴重为27吨以上;二是列车牵引质量8000吨以上;三是在至少150公里的线路区段上年运量4000万吨以上。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的大(大同)秦(秦皇岛)线,已经达到了第二、第三两个条件,其单车轴重只有25吨,未能满足第一个条件。如今,神华轴重30吨重载试运成功,意味着朔黄铁路已经全部满足国际重载运输协会规定的三个条件,成为名符其实的重载运输铁路。
“更为重要的是,神华轴重30吨重载运输是在对既有铁路改造的基础上实现的。”王梦恕院士强调指出,“这与新建铁路相比,将大大节约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又可大大提高铁路运力和运营效率。很不容易,很不了起。”
院士们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物流业成本居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铁路货运发展滞后。数据显示,铁路、公路和航空的单位运输成本之比为1:6.4:9.35。对此,王梦恕院士举例说,比如,目前中国煤炭相当大一部分还是依靠汽车运输。这是在用优质的“油”拉低质的“煤”,不仅运输成本高,而且污染物排放大,是非常错误的。因此,加快铁路物流业发展,特别是加快发展“重铁”已是大势所趋。
周福霖、王梦恕、梁文灏等院士还提出,希望神华抓住中国铁路发展的机遇,尽快对轴重30吨重铁技术进行系统性总结,形成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向全国推广。周福霖院士甚至提出,希望神华集团的“重铁”技术像中国的“高铁”技术一样能够“走向世界”。
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是成功秘诀
那么,神华轴重30吨重铁技术是如何形成的呢?
神华集团新闻发言人、集团新闻宣传部主任孟坚告诉记者,“轴重30吨煤炭运输重点铁路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制”,是神华集团承担、朔黄铁路发展公司负责组织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该项目在神华集团副总经理、朔黄铁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薛继连主持下,神华携手铁科院、南车、北车、华为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单位,进行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研发、集成和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