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是大名鼎鼎的国际能源署英文缩写。这个政府间的能源机构拥有数百名全球顶尖的能源专家和统计学家,每年发布两期关于全球能源趋势的《展望》报告。长期以来,特别是国际社会开始碳减排进程以来,IEA的《展望》以其分析准确颇具影响力和权威性,成为世界各国在制定能源决策时的高参。
但是IEA的《展望》对中国能源碳减排的分析预测却屡屡不靠谱。比如,1994年版的IEA《展望》以1991年的实际统计数据为基础,预测中国在2010年的能源碳排放为49.86亿吨二氧化碳。可根据2012年版《展望》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实际高达72.14亿吨。也就是说,IEA在1994年的预测明显低估了2010年中国能源碳排放的水平,误差达45%。
又比如,2002年版的《展望》又以2000年的实际统计数据为基础,预测中国在2010年的能源碳排放为41.55亿吨二氧化碳。但结果显然又错了,中国的能源碳排放在2005年就达到了51亿吨。
IEA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的预测屡屡不靠谱,原因在哪里?除了统计口径和对中国真实的碳排放数据无法真正掌握这些技术层面外,最主要的原因是IEA大大低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不但是IEA,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想到中国的发展速度真的是“突飞猛进”。换句话说,中国政府追求GDP是蛮拼的,拼到大大出乎国际社会的想象。
心有不甘的IEA在最新版的2013年《展望》中,再次做出预测:中国的能源碳排放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102.39亿吨。
这一次,IEA的预测靠谱吗?
巧得很,就在IEA对中国能源碳排放做出最新预测的1年之后,2014年11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发布能源碳减排联合声明。根据声明,中国宣布计划到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争取提早实现这一目标。
按照总量计算,中国于2006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2013年,中国的碳排放超过了欧盟和美国的总和。中国目前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为80亿吨,占全球25%。在全球能源碳减排进程中,世界各国眼巴巴地盼望中国有个正式的态度。这次,中国终于首次对国际社会做出碳减排具体承诺。更让国际社会欣喜的是,习大大还做出了“争取提早实现这一目标”的表态。这一表态的含义是:要争取把碳排放峰值控制在100亿吨以内。
这次,在2030年前后达到碳排放峰值这点上,IEA和中国政府“英雄所见略同”。而峰值究竟会超过100亿吨,还是会控制在100亿吨以内,习大大显然比IEA更有信心。但愿IEA这次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的预测还是失误,但不是因为低估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是低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调整能源结构的决心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