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528|回复: 0
收起左侧

兖矿裁员减薪 欲十年内重返煤炭行业前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8月30日的北京,天色暗沉,一场大雨正在酝酿。凤凰财经记者在北京江苏大厦见到了兖矿集团新任董事长张新文。这位说话带着浓重齐鲁口音的山东大汉,于去年7月15日走马上任,成为这个坐落在山东邹城的千亿级地方国企的新掌门。

      这一次,他带着他和新团队历时一年制订的《兖矿集团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来到北京,与媒体的记者们见面。这也是张新文履新之后,首次在北京面对记者们向他抛出业界对兖矿集团的一连串疑问:兖矿在过去的一年里都做了些什么?他如何看待兖矿人对他寄予的期望?他能否带领兖矿集团实现逆势突围?
没落的业界翘楚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近20年里,因错失发展战略机遇,兖矿集团从1998年的辉煌巅峰一路跌落。
张新文在说起兖矿家底时,言语之中颇有盛世不复的悲壮:兖矿在1996-1998年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在行业内的“三连冠”;1998年,兖州煤业登陆资本市场,分别在上海、纽约和香港上市,一时无两。
然而这家曾经的明星企业,从2000年到2013年,其煤炭产量、营业收入由行业第2位分别下滑至第10位和第16位。2013年,兖矿集团净利润巨亏50.58亿元,债务过千亿,“每天不吃不喝,就要支出8000万元”成为兖矿集团一时捉襟见肘的写照。
就在2013年7月15日张新文到任之前,兖矿集团2013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令人郁闷:五大板块(煤业、煤化、东华、物业、电铝)中,仅一个版块微利。有的版块负债率超过100%,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因此,张新文向山东省委立下“军令状”:保证资金链不断裂。
张新文在会上向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在煤炭价格进一步下滑的行业形势下,兖矿集团成功“扭亏”:实现营业收入668.88亿元,实现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19.55%,增幅位居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前列。
与“扭亏”伴随的,是兖矿系统的“地震”:降薪、裁员等一系列在地方政府看来“可能引发不稳定”的断腕之举。
今年上半年,兖矿系统降薪近10%,人均工资下降6.08%。但张新文说,这是兖矿集团“主动”的降薪:“过去吃大锅饭的现象严重,干不干活差别不大,层级之间差别也不大,现在通过绩效考核,差距拉开了,技术好的人不仅没降还升了,我们把水分挤掉了。”
与老油田大庆油田类似,兖矿集团也同样面临着人员臃肿的成长难题。“从爷爷到爸爸到儿子,都信任兖矿、依托兖矿,都想把孩子安排到兖矿。”这是兖矿人多年来彼此都心照不宣的心思。
大规模的裁员在兖矿系统上下展开。兖矿总部成员1200多人,目前被“瘦身”至216人;58个正处级单位,也缩减至目前的21个。“原来兖矿是11万人,我们力争控制在10万以内。”张新文说,尽管内心觉得“非常矛盾、非常遗憾”,他还是在过去一年里,顶着得罪所有兖矿人的阻力从事了这项改革。“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于占兖矿集团1/3的一批很难通过培训转岗的老兖矿人,尽量将他们维持在本部直到退休。至于新人,就在上个星期,兖矿集团刚刚通过的6项人事管理办法中就宣布:从今以后,兖矿集团不再以集团的名义招聘了,而是完全按照新的劳动人事管理办法,内外招聘统一政策。
重返行业前五
按照兖矿集团董事杨家纯的话说,张新文履新时,兖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中国经济进入“换档期”,中国煤炭行业进入“严冬期”。
这位来自煤炭系统外的新掌门人弗一上任,就开始在兖矿系统上下调研走访。经过一年多的蛰伏与思考,他带领兖矿新一届领导班子,制订了《兖矿集团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前来参加见面会的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对记者表示,面临当前的行业形势,煤炭企业重新审视战略定位和策略,是时候了。
按照张新文团队的设想:兖矿集团要在2025年重返中国煤炭行业前五强,跨入世界能源企业先进行列。届时,现代新兴产业比重将占到兖矿业务的50%,营业收入较2013年翻两番。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2-11 16:38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