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350|回复: 0
收起左侧

鹤壁宝马集团 绿色煤化工的引领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1:32:1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走进鹤壁宝马集团的大门,进入天马湖景区,水天一色,花团锦簇,湖中鱼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异常有灵性,绿树红花相互衬托显得愈加幽静。这是宝马集团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如果不是从公司大门进入,还以为到了一个风景区。一般的煤化工企业,给人的感觉总是黑、脏、污染,宝马集团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董事长于喜有介绍,集团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非常注重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集团一直坚持“环保生产,预防环境污染”的管理方针,近年来治理废水、粉尘、上新设备新技术、实施铺绿工程,先后投入近亿元资金用于环境治理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东方今报记者 张学军 冯晓玉 刘素云 通讯员 段子鸿/文图

白手起家煤化工产业的开拓者

鹤壁宝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喜有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凭着执著的追求、超人的胆略和气魄,白手起家,励精图治,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连创奇迹,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因兄弟姐妹多,于喜有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开始放羊、割草,跟着大人干农活。而这也磨炼了他不怕吃苦和坚忍的意志和性格。

20世纪70年代,恰逢鹤壁市阀门厂到滑县招工,当时不满16周岁的于喜有从铸造工做起,把厂里6个车间的工作都做了个遍。各个岗位的历练,不仅使他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更使他熟悉和了解了整个工厂的生产管理,为日后成功自主创业打下了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开放大潮蓬勃涌起,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时值而立的于喜有敏锐地预感到了这场变革将带来的深远影响,经过反复思考,他得出了一个结论:“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一个人的命运靠自己打造。”于是,他毅然决定自主创业。

1986年,他接手了山城区一家经营陷入困境的来料加工钟表厂,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几年的打拼,他赚取了自己独自创业的第一桶金,同时积累了资本、人脉和经验。

上世纪90年代初,他又接手一家每天生产几十斤棉布的针织厂。他又迅速扩大规模,购买几十台先进的织布机,年销售收入迅速突破3000万元,成为河南针织行业的一家民营明星企业。

2003年4月,于喜有大胆把停产5年、无人愿碰的化肥厂买断下来。于喜有,看到的不是化肥厂的当前,而是未来;不是化肥,而是煤化工;更重要的是他看中了有着几十年生产经验的工人师傅和一批技术骨干。

他了解到,国家将把发展煤化工产业作为一项战略决策,重点支持。煤炭可以生产出人造石油和化学产品,市场需求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他看准了机遇、抓住了机遇、成就了机遇。一年之内,他完成了年产4万吨甲醇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后,果断地抢抓机遇,又投入3亿元建成一条年产20万吨的甲醇生产线。这一项目的建成投产使鹤壁宝马集团形成了规模生产、规模效益,成为鹤壁宝马集团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鹤壁宝马集团发展煤化工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它在全国煤化工产业中的地位。

2008年10月,宝马集团公司投资9000万元,注册成立了“鹤壁宝发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二甲醚。二甲醚是一种可大量生产的再生能源,被称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是石油液化气换代产品,具有可再生、成本低、无毒害、绿色环保等特点,市场应用广泛,产品畅销全国,而且产品附加值高。

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全国煤化工项目基本停建,煤化工企业基本停产。于喜有认为经济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并以最快速度,按预定时间完成年产15万吨二甲醚项目建设。2009年完成了四条型煤生产线改造,2010年完成了余热发电项目,使甲醇、二甲醚产品的生产成本与同行业相比下降了30%,形成了企业的比较优势。

为保持企业发展优势,鹤壁宝马集团又积极与中国五环公司、湖北化学科学院联合研制开发出高新技术产品—煤制乙二醇,在形成工业化规模生产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请勿灌水,请勿发布无意义纯表情或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5-21 21:07

Powered by 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