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几天前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关于煤化工对中国化工行业影响的文章,引来业内专家跟帖提醒:“煤的利用要审慎,环境问题是个大问题”。BP中国公司副总裁兼科研与技术主管安杰逻博士也对中国的煤化工产业给出这样的看法:中国在煤制油、煤制气等领域是世界领先的参与者,中国拥有大量煤炭资源,致力于煤转化项目是有一定意义的。但考虑到煤基路线的经济性,长远看发展煤化工有局限性。
纵观我国煤化工领域,近阶段可谓是热闹非凡。先是国电电力、大唐集团、中国海油争先恐后剥离旗下煤化工资产;紧接着在7月22日,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规定禁止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规模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并对项目能源转化效率、水耗、排放等做了严格的规定。
从能源局的通知可以看出,对煤制气项目的担忧依然集中在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加之项目的安全运营管理,或将是煤化工产业能否大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国外,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煤化工产业起步较早,在煤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先后建成过试验装置,开发了有关的工艺技术,但由于受到资源、技术、环境、油价、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寥寥无几。安杰逻博士说,在美国煤制天然气从来没有得到成功的商业应用,目前也只有一个煤制气工厂在运行。
近年来,在高油价的推动下,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煤液化合成油、煤基甲醇制烯烃、煤基甲醇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必须清醒地注意到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是多数煤化工技术尚不十分成熟,安全运行风险不容忽视。我国许多煤化工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都属同类装置中规模最大的首套工业装置,有的项目尚未进行工业放大,就直接进入工程应用;有的虽投料试车成功,但还有待长周期安全稳定生产的检验。
二是煤化工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发展煤化工必须重视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妥善解决二氧化碳的出路是发展煤化工的关键问题。没有碳捕获和存储,煤制气只意味着增加了煤的使用方式,而不是减少碳的影响。
三是我国的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不容忽视。有资料显示,全国目前共有不同阶段煤制气项目50个,且基本聚集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煤制气项目并没有充分保障的水资源供应,这也是业界对煤化工发展表现出严重担忧的原因所在。
四是煤化工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强度。较高的投资强度决定了煤化工产品大多具有较高的固定成本,只有在高油价下,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