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969|回复: 0
收起左侧

从美国经验看中国转型期经济新动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7 02:17:0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在讨论中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增长新动力和产业新格局之前,让我们先以一串数据的对比开始:
  2007年,中国GDP同比增速14.2%,与1992年来的最高值持平,12个月中采购经理指数PMI平均值达到55.03,出口同比增长25.7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
  2014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下滑至7.4%,是2012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一季度中采购经理指数PMI平均值仅50.33,出口同比下降3.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数字的罗列是冰冷冷的,但更冰冷的现实是中国经济增速已经大幅下滑到7年前的一半左右,不仅如此,如果我们撇开2008年“4万亿”救市的影响,大部分经济指标在这7年里几乎呈现直线下滑的态势。既然如此,目前中国经济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局面呢?这里只用三句话概括:
  经济增速换挡期,就是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动力正在变弱;
  结构调整阵痛期,就是化解落后产能与创新;
  刺激政策消化期,就是对前期政策刺激带来的产能过剩和债务压力进行释放。
  经过对历史数据的比较和高层精神的领会,如果我们能用一个字概括中国经济当前的情况,那就是“变”,而对此更官方的说法则是,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通俗地讲,经济之所以要转型,就是因为过去的发展方式包括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和产业格局,已经无法为继,现在我们必须找到新的增长动力以及合适的产业格局来稳定经济的发展。
  美国新动力从两条主线出发
  不妨先看看美国的经验:纵观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几次重要转型,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电气化工业时代,再到基础设施现代化时代,最后到八九十年代的结构调整,科学技术都无一例外地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每当经济处于停滞或衰退的困局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更新都是经济重燃希望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就以美国八九十年代这次经济转型为例,看看有哪些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在经历了70年代的“滞涨”后,美国经济实力在80年代初期急剧下滑,以钢铁、建筑、汽车等产业为核心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来自国际竞争的严重威胁,国内汽车和高科技产业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日本和欧洲的产品所侵蚀。在原有模式和增长动力无法继续驱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美国人主要从两条主线出发,挖掘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首先是对原有的技术和产业格局进行改造升级。第一,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随着钢铁和汽车两大支柱性工业在80年代出现衰落和退步,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国内市场已经有接近30%的份额被进口轿车所占据,而钢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开始下降,各大钢厂出现关门和大裁员的现象。为保住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美国人开始对生产技术进行改造升级,例如钢铁工业通过计算机智能控制和铸造技术升级来提高生产效率,汽车工业同样利用计算机以辅助设计、生产和管理等诸多环节。
  第二,兼并重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从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共掀起了两次并购重组的浪潮,金融业、传媒业、交通业的龙头企业在并购重组中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全球竞争环境中的优势地位,确保了未来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同时美国的行业龙头还在不断地缩减规模、淘汰落后产能以优化产业结构,其中美国工业部门关闭了大量的落后工厂。
  其次是大力推动高新科技的发展。其一,加大高新科技的研发投入:之前我们已经分析,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更新任何时候都是经济复苏的核心驱动力。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样依靠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根据相关研究,90年代初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份额接近40%,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占比接近四分之一。事实证明,经过80年代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投入和大力扶持,科学技术成为美国经济90年代的核心驱动力。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8 09:53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