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724|回复: 0
收起左侧

央企“巨无霸”煤化工项目频频转让原因何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 15:35:2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央企“巨无霸”煤化工项目频频转让原因何在?


导读:那些在煤化工项目上“失手”的企业,都是如雷贯耳的央企,有着雄厚的实力背景,要政策有政策,要资金有资金,要人才有人才,但为何如此条件优越的企业,却搞不定煤化工?


近期,煤化工行业陆续传出重组信号。日前,大唐国际以“正在筹划有关业务板块重组事项”为由宣布了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后被证实为大唐煤化工板块面临重组事宜。此前不久,中海油宣布将旗下亏损的多家煤化工项目股权出售;国电集团已将旗下的6家煤化工项目全部出售或转让……

    为何这些企业(而且都是央企),要将手中好不容易到手的煤化工项目转让?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跨界发展不够专业。

    上述几家转让煤化工项目的企业中,有搞油的,有搞电的,对煤化工而言是外行。这些企业本来在各自的主营业务领域做得风生水起,都是国内的佼佼者,但在跨界发展煤化工的决策上出了问题。

    虽然这些企业涉足煤化工都有自各的历史背景和缘由,比如电力企业早些年遭遇煤电倒挂,为了寻求多元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不约而同地都想到在煤化工领域寻找出路。但毕竟隔行如隔山,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事与愿违,被迫寻求重组,退出煤化工领域。

    由此说明,企业在发展战略上,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寻找自己能够驾驭得了的产业进行发展。

    二是盘子太大失去控制。

    现代煤化工在我国是新兴产业,尚处于摸索和示范阶段,工艺技术并不成熟。尤其是煤气化技术、废水处理技术、一些关键设备都是制约煤化工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通过逐个工艺路径的示范,逐个项目的探索,待这些关键技术问题解决之后,才能适度发展,目前绝不宜大干快上。

    但一些企业并没有顾及这些问题的存在,而是多个项目同时进行、多条工艺路径同时展开。比如上述几家企业在将煤化工项目转让前,居然都还有数个煤化工项目攒在手里,投资额达到数百亿元之巨。由于项目过多,导致这些企业精力分散,多嚼不烂,其结果失去控制。

    三为体制不适应是根源。

    那些在煤化工项目上“失手”的企业,都是如雷贯耳的央企,有着雄厚的实力背景,要政策有政策,要资金有资金,要人才有人才,但为何如此条件优越的企业,却搞不定煤化工?

    事实证明,恰恰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优越感,让这些央企丧失了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据笔者了解,这几家企业发展煤化工项目过程中,在涉及到走什么工艺路线、选择什么技术和设备、采用什么建设模式等关键环节和重大事项上,都出现过决策失误;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从项目设计、投资概算到建设周期,也都偏离了原来的方案;项目进行中都出现超概算等严重问题;项目建成后都导致了严重亏损,与最初的设想大相径庭。这说明,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是这些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央企是一个既不像政府、又不像企业的“四不像”。说是企业,内部却等级森严、管理机构庞大、办事流程冗长,导致办事效率极为低下,官僚主义严重。往往一个报告、一项决策、一件事情走完流程,需要很长时间。等事情汇报到决策者那里,或早已时过境迁、或事情已经变样。

上述企业煤化工业务重组,对我国煤化工未来的健康发展反倒是一件好事。提醒和告诫其他上马煤化工的企业,煤化工的“水”很深,市场很无情,在没有弄清深浅的情况下,纵是央企巨无霸,千万也不要随便去趟。而更大的意义在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深化。否则,不知还要有多少项目最后打了折扣,甚至打了水漂。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9 06:30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