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陆地的永久冻土或深海沉积物中,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它被研究人员称为“能源之王”,已探明储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探明储量的两倍。
我国可燃冰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等区域,地质资源量约为1000亿吨油当量,比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多约520亿吨油当量,是目前我国资源最丰富的清洁能源之一,具有大规模发展的潜力,具备成为未来主流清洁能源的资源基础。
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对海域内可燃冰资源的调查与研究专项。2007年,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通过钻探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2008年,在青海祁连山[0.00% 资金 研报]冻土区成功钻获可燃冰样品,证实我国是既有海域可燃冰又有陆域可燃冰的少数国家之一。2013年,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
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传出消息,该所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模拟实验室今年3月正式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开工建设。据介绍,该实验室包括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模拟实验室和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实验室,一期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5037平方米。该实验室的“绝活”是检测钻探样品是否为可燃冰并确定其分子结构,同时解决可燃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
作为国内权威的天然气水合物模拟试验中心,该实验室的“绝活”就是检测钻探样品是否为“可燃冰”并确定其分子结构,并解决“可燃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
将深埋地下的可燃冰能源开掘出来,通过管网运输,使之转变成居民燃气灶里燃烧的火苗,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国内外各大巨头均有意染指可燃冰,并试图通过自身最先进技术率先大规模开发可燃冰,但结果都不理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在可燃冰领域实现商业化运作的。上游勘探开发、中游储藏运输、终端销售服务等基本产业链条尚未建立,因此可燃冰仍然处于“概念”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