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五、四、三、二、一!启爆!” 随着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指挥员下达启爆倒计时指令,爆破手按下了用细铜线连接着隧道爆破掌子面导爆管的电子启爆器红色按钮,。一声沉闷的爆破声顿时轰响于900多米埋深的太行山地层深处,标志着我国晋豫鲁重载铁路通道的咽喉工程——全长18公里的太行山隧道胜利贯通,同时,也标志着西起山西兴县瓦塘镇,东至山东日照港,连接山西、河南、山东三省,全长1260公里的我国首条一次性建成最长的万吨重载铁路全线贯通。
连接山西、河南两省,3次下穿具有“人工天河”之称的水利工程——红旗渠的太行山隧道,由于集结了岩爆、强劲地下水、双线双洞分离设计,导致立体循环作业严重受限等重重困难,被誉为为晋豫鲁重载铁路通道的头号“卡脖子工程”。
“特别是隧道昼夜涌水量最高超过了10余万立方米,无论哪一个反坡排水的作业面,只要停电1小时,就得耗时24小时抽排倒灌涌水,最严重的一次突发涌水抽排水时间达1个多月。”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晋豫鲁通道常务指挥长张晓华介绍说。
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施工环境条件,成为阻碍太行山隧道正常掘进的高难科研课题。设计院、科研院所、中国铁路总公司,以及各方面的水利、隧道专家、学者,多次云集太行山脉的施工现场诊断水患病害,研讨富水地带的治水开挖方案,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特大地下涌水难题。
独立承担太行山隧道施工任务的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一公司,先后采用“止浆墙交替封闭左右两线”、“正面阻隔”、“挤压水流”等多种技术措施艰难推进,可掘进速度依然严重受阻,安全风险十分严峻。
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一公司太行山隧道项目经理施春来说,面对“确保6月30日隧道贯通”这一没有退路的严峻形势,一公司在确保作业安全的前提下,及时采取了“喷射混凝土封闭爆破裸露围岩”、“锚杆锁闭破碎岩层”、“超前探孔释放预应力减少岩爆”等一系列“科技动作”,带水作业强行突破,从3个拦腰横切正洞的斜井和隧道进出口两端的5个作业面发起攻坚战。建设者们承受着难以想像的压力,发扬无私无畏、顽强拼搏的铁道兵精神,硬是在“水龙王”滥发淫威的极其困难环境条件下,硬是撕开了一道道掘进开挖的突破口,比上级的要求提前11天,将隧道胜利贯通的旗帜插入太行山脉的地层深处。
“隧道贯通精度误差仅为5毫米”施春来说,“山西中南部地区煤炭的储量占全省三分之二,但铁路运力匮乏,严重制约当地发展,它与东部急需能源作支撑的支柱产业严重缺煤,形成突出矛盾。太行山隧道的胜利贯通,真正开启了山西中南部地区煤炭外运的“山门”。”
据晋豫鲁铁路通道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邹晋生介绍,这条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按照轴重30吨标准建设的重载铁路,设计列车牵引重量1万吨,每年的货运能力达2亿吨。此外,这条铁路还是我国第一条双向重载铁路,全线按计划在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后,在把山西的煤炭运往山东日照港后,返程时还可把山东的铁矿石等原料运回沿途各地,大大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