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随着近日国内第一个用上页岩气城市的出现,中国页岩气产业显现出一喜一忧。喜的是,我国页岩气发展提前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忧的是,与许多亟待发展的产业一样,国内页岩气产业的关键技术仍然缺失。
2011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页岩气为独立矿种。4个月后,页岩气“十二五”规划提出目标产量要达到65亿立方米。2013年11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从涪陵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区测试井中勘探出了商业规模量页岩气,今年3月下旬,中国石化再次宣布,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将在2017年建成国内首个百亿方页岩气田。今年4月17日,我国首条页岩气外输管线、中石油建设的长宁地区页岩气试采干线投入运行,宜宾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用上页岩气的城市。
目前,除了中石化,中石油,国内还有中海油、陕西延长石油、华电集团、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参与页岩气开发。来自市场的统计显示,2015年,国内页岩气产量有望达到120~130亿立方米。这个数额已经远远超过页岩气“十二五”规划的产量。
然而,与产量加速增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页岩气开发的核心技术瓶颈仍待破解。
据了解,我国页岩气开发的技术装备已具有一定基础,水平井和压裂技术在我国传统油气工业中都有一定应用,钻机、压裂车组、井下工具等装备制造方面已有较强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但关键核心技术水平钻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不成熟,技术引进尚需“本土化”。中石化负责人坦承,页岩气开采主要是通过引进国外勘探开采技术进行的。
近日,由发改委、财政部等发布的《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4年版)》就明确,鼓励进口“页岩气开发利用技术(水力压裂技术和水平井钻井技术)”。
技术瓶颈无疑制约了国内页岩气产业的发展。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在花费巨资引进国外页岩气关键技术的同时,也由于对技术掌握不成熟导致未知因素出现,耗费巨大成本。“同样钻探一口单井,美国成本仅需3000万左右,我国就要近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