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076|回复: 0
收起左侧

缓控释肥催生新型肥料革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8 12:17:1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在传统肥料市场“哀鸿遍野”的情况下,缓控释肥市场却在高歌猛进。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本土缓控释肥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业绩极具代表性:2013年,该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9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43%。今年以来,金正大的业绩依然强劲,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20%~30%。这一鲜明的对比,成为第七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热议的话题。而在化肥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缓控释肥作为新型肥料的代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减肥时代”新宠
  会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耕地总面积18.26亿亩,人均不足1.4亩,为世界人均水平40%左右。在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高达13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耕地数量减少趋势难以逆转。与此同时,耕地承载压力进一步加大,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区域性耕地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从整体上看,中国耕地质量主要存在基础地力后劲不足,土壤养分失衡,土壤生态功能变差,土壤污染日趋加剧等问题。
  与会专家介绍说,利用率低是化肥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化肥除作物吸收利用和土壤残留外,50%以上的氮没有被作物吸收而流失到农田外,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温室效应、农产品品质下降等。此外,化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是温室气体来源之一,排放的气体和粉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
  “从节能减排压力上讲,发展缓控释肥的好处不言而喻。现在这么大的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是摆在农业发展面前沉重的话题。我们必须迅速从化肥入手,实现肥料行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安全环保的新型肥料,促进化肥行业转型升级,由此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
科技部政策研究室主任胥和平表示。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则指出,化肥的施用量必然呈减少的态势,因为耕地逐渐减少,施用量肯定随之要减少。同时,农业集约化发展,决定了未来化肥的采购量也不会增加。持续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对化肥行业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减少施肥量。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民教授是中国最早开展缓控释肥料试验的专家。他指出,中国化肥无论是总量还是单位面积施用量在世界上均居首位。由于农民使用方法不当,氮肥利用率只有35%~42%,大部分都流失掉了,还污染了环境。缓控释肥能够做到根据作物的需要释放养分,作物需要什么养分它就释放什么养分。
  “近年来,缓控释肥作为高新、科技型肥料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处处长杨帆表示,自2008年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金正大就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展开合作,截至2013年,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已扩大到全国24个省的29种作物,基本覆盖了中国粮食主产区及主要农作物,重点加大了大姜、大蒜、辣椒、荔枝、蜜柚、苹果等经济作物的种类和数量。
  金正大副总裁陈宏坤表示,随着缓控释肥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广,其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增加农业效益、改善农户产品品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了要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特点的专用缓控释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启动高效缓释肥料的补贴试点。今年的一号文件锁定8项“三农”工作重点,继续支持高效肥料的使用。另外,近几年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农业部等政府主管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扶持这项产业的发展,缓控释肥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期。
  “小产品”变“大产业”
  “经过不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缓控释肥产销量最大的国家。”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正大张强博士介绍说,缓控释肥的多种工艺和技术目前都得到了产业化应用,如树脂包膜、硫包膜、植物油脂包膜、复合包膜等。缓控释肥已经成功应用于大田作物,这几年的年均增长率均保持在50%以上。同时,为了规范该行业的发展,中国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标准,已出台的国家标准有《缓释肥料》和《硫包衣尿素》两项标准;行业标准有《缓控释肥料》、《硫包衣尿素》、《脲醛缓释肥料》、《控释肥料》四项标准。更多的标准还在陆续修订。值得缓控释肥行业骄傲的是,金正大还承担制订了《控释肥料》国际标准。今年7月,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将在意大利进行投票表决,不出意外的话,此项标准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控释肥料的行业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从事缓控释肥料研究的科研机构已有30余家,从事产业化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单位有70余家,年生产能力在200万吨以上。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统计,2009~2013年,金正大缓控释肥的产销量连续5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产能位于全球同行业首位,市场占有率占中国50%以上,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代表着中国缓控释肥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水平。据透露,目前金正大又建成了年产170万吨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陈宏坤表示,金正大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我国缓控释肥的产业发展。2009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复,金正大承担建设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0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牵头组建了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影响、带动了30多家科研院所、70多家企业进行缓控释肥技术研发和产业建设,推动了缓控释肥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将缓控释肥这一农民陌生“小产品”变成了国家主推的“大产业”。
  有了好的化肥产品,还要有好的施肥技术。根据缓控释肥产品的特点,2011年,金正大全力推广“种肥同播”技术服务,当年在全国成立了500个农化服务队,配置了500台农化服务车和1万台种肥同播机,开展行业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受益农民最多的农化服务活动。同时,金正大还建立了示范田、召开现场观摩会,开创了“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技农艺结合”的缓控释肥推广模式。
  技术服务两手抓创新
  缓控释肥要迎来大发展,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目前创新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张民表示,缓控释肥的技术创新路线图是从包膜材料研究、到工艺设备研究、新产品开发,再到技术标准、田间试验,最后从实践中得到好的配方。比如包膜材料的创新方面,他们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又做了8种新材料的研究,如热塑性树脂包膜材料及其改性添加剂、热固性树脂包膜材料、硫加树脂、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复合包膜材料等。
  服务创新方面,金正大张强博士表示,土地流转使一些规模种植户、种植合作社出现,对肥料品质、产出效益、施肥技术、农机农资配套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缓控释肥推广企业的传统推广方式提出挑战,相关企业必须由提供单一农资产品向打包高产种植方案提供商和综合服务商转变。另外,一些经销商从原来的个体户、夫妻店逐渐向公司化运营的方向发展,也是我们要应对的变化。
  据张强介绍,金正大在服务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是渠道创新。目前金正大与中国邮政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合作,和邮政系统覆盖了25个省的业务合作关系,通过邮政销售的产品,占到金正大销售收入的26%左右。二是针对一些规模种植户的需求,金正大专门设立了施美公司进行针对性的服务。三是营销模式创新。金正大与经销商设立共同发展基金,帮助经销商规划经营,支持经销商做大做强,形成企业和经销商共同体。四是金融服务创新。以公司信誉为纽带,协调银行,帮助经销商融资,解决其资金困难,为其发展壮大奠定一定的基础。五是培训方面的创新。2013年,金正大专门成立了商学院,目的是全力做好经销商的培训工作,建立利益共同体。
  “另外,近年来一些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产品的推广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张强表示,2013年底上线的农资网购服务平台云农场今年2月在济宁开始推广,1个月时间发展到1万多用户,月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截至目前,金正大的产品在这个平台上就销售出去3万袋。此外,微信平台和农业技术移动信息化服务系统的开发应用等都是缓控释肥推广企业所重点关注的。
  “缓控释肥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就将来要承载的历史使命来讲,它还处于青少年阶段,仍然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全社会形成对新型肥料、新型农业技术的深度共识,来加快缓控释肥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胥和平的这番话得到参会者的一致赞同。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7 09:50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